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超越性思维”

18.09.2015  15:19

  中美“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就新形势下推进两国关系稳定发展提出的重大倡议。2013年6月,中美首脑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具有历史意义的非正式会晤,习近平主席就此倡议的基本含义表明三点原则意见: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中方的倡议得到美方的正面回应。“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遂被普遍视为双方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包括努力发展合作及审慎处理两国间的分歧,并一时成为广泛讨论的热门议题。

  尽管近一年来美国方面对这一提法的态度及措辞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美方强调对于全面加强建设性中美关系的承诺,但中方坚定地相信,“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法所蕴含的建设性思想不但表示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也可能为国际关系未来发展带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会见访华的美国务卿克里时特意指出:“我同奥巴马总统一致同意中美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符合我们双方共同利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取得不少“早期收获”。两国贸易、投资及人员往来去年均创历史新高,双方在能源、两军、人文等重要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就重大国际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保持了密切沟通与协调。新形势下,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要多积累成果。

  2015年8月29日,习近平主席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时再次强调:中美双方要以互信求稳定,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同美方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实现双方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中美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上的提法差异,显然不是因为表达习惯的不同,它实际上反映出双方对国际大变局下中美关系正在经历的重要调整持有认识上的客观差距。中方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坚定而积极的态度,缘于中国领导人对当今世界变化和国际关系发展大趋势的基本认识,出自和平发展的坚定理念和充分自信,折射出中国新时期外交的建设性思路,更是对中美关系面临新形势的深入思考的重要表述。

  然而,美国方面的认识,却还没能完全跳出外交现实主义思维传统的束缚。正因为如此,对于中国表示的三点原则意见,美国响应的重点在第一条“不冲突、不对抗”。这是基于众所周知的常识性判断:囿于中美两国现今的实力和利益捆绑的关系,对任何一方而言,对抗的代价都要大于可能的获益,甚至是难以承受的。“不对抗”遂成为两大国一拍即合的共识。

  但从中美关系的整体来看,“不对抗”的共识虽然至关重要,但还只是一个低目标。如果只停留在这个低目标的水平上,中美关系不会有伟大的前途。仅仅着眼于低目标的大国关系,双方所做的基本在于风险和危机管控的“治标”方面。若要真正谈得上“新型关系”,中美双方必须努力从低目标向高目标推进,从“治标”提升到“治本”。

  当今世界,中美关系的独特分量和地位要求两国政府能登高望远,胸怀大志。为此,中美双方的决策圈子应有大体的共识:尽管在一定时期,彼此的重点工作是确保不对抗的低目标,但在主导思想及合作机制上要始终明确,低目标的工作是在为向高目标发展创造条件。与此相应,中方倡议的大思考、高目标,也需要继续充实成能为妥善处理现实问题找到出路的政策思想。战略思考要十分开阔、长远,大国关系才可能有充满希望的前景;政策实招也要保持灵活,不拘一格,才能找到打破僵局的出路。

  毋庸置疑,合作共处是中美关系的前途所在,应当成为两个伟大国家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不二选择。

  当前,我们面临的突出挑战是,如何对待历史转变时期国际形势和大国关系演变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此,坚定正确的宏观把握是第一位的,视野重要,观念重要,态度重要。处理当下的战略问题、敏感问题,都要与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联系起来考虑。中美关系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面向未来的关系发展大框架。这一框架理应是基于合作共赢大目标的追求。

  历史发展的积极变化往往与关键时刻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政治担当相关联。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破冰以来的发展历程一再表明这一点。

  今天,中美关系发展再次来到历史的拐点,要求双方展现超越性思维和历史担当。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思想回应了历史的呼唤,进一步需要的是中美双方政治上的积极互动和政策上的不断开创。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的庄园会晤和瀛台夜话都产生了重要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即将到来的习近平主席访美之旅将为中美关系开创更有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