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搭中韩自贸快车 鲁韩合作跑出加速度

17.09.2015  16:26

   中国山东网9月17日讯 (记者 姜瑞丽)九月,金秋,收获的季节。当第一缕秋风拂过齐鲁大地,人们开始采摘一个酝酿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果实——中韩自贸协定甫一落地,一场必将被载入史册的变化便开始在全国蔓延,其中,“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齐鲁大地尤为引人瞩目。

  9月14日至17日,由近60名媒体记者编辑、知名博主、山东图片库签约摄影师组成的“中韩自贸齐鲁先行”全国媒体行采访团深入济南、青岛、烟台、威海等地,近距离观察中韩自贸协定带给山东的“韩国范儿”。

   借势自贸东风

  山东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迎来新风口

  2015年6月1日,中韩两国政府在韩国首尔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至此,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达14个,在建自贸区也达19个。尽管目前中韩自贸协定尚未开始实施,其蕴含的历史机遇却已经让各地摩拳擦掌,开始了新一轮的抢滩行动。

  作为中国距离韩国最近的两个沿海城市,烟台、威海凭借“近水楼台先得月”以及良好的合作基础,在这一轮的行动中无疑抢得了先机,两市在先行先试中积累的实践与经验,也可为省内其他城市乃至其他省份提供借鉴和参考。

  记者了解到,中韩自贸区是中国迄今为止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覆盖领域最广的自贸区。正因如此,将会极大刺激双边贸易。有专家预计,5年内中韩贸易规模将突破4000亿美元,而这一数据在2004年双方启动可行性研究时仅有900亿美元,2014年已跃升至近3000亿美元,年均增速达22.3%。

  “中韩双边贸易额超过韩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5,超过了韩美、韩欧贸易额的总和。每个韩国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用到中国产品,而几乎每个中国人也都可以用到韩国产品。”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曾撰文指出,中韩自贸协定不仅对两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也将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繁荣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中韩自贸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将对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山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山东蓝色经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贵斌如是道。在他看来,中韩自贸区的建设为两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也给山东带来了重大机遇。作为与韩国毗邻的省份,山东在中韩自贸区建设中抢得了先机。

  郑贵斌所说的“先机”并非一句空谈,而是看得见摸得着并且涉及范围广泛的红利。减轻关税、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合作空间扩大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将为山东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站在中韩自贸区的“新风口”上,山东在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快转型升级,构建开放型经济方面也将迎来新机遇。

   韩企“大咖”云集

  “韩国元素”成烟台开放发展最大特色

  作为距离韩国最近的中国城市之一,烟台与韩国的往来可以用“密切而广泛”来形容。有一组数据可以形象地概括两地之间的地缘优势,烟台至韩国平泽的距离仅为237海里,船舶航行约13小时左右。也就是说,满载鲜活农产品的烟台船舶当天下午从烟台出发,第二天中午这些农产品就可以端上韩国人的餐桌。

  烟台与韩国历史渊源深厚。早在2600多年前,生活在烟台的先人就与朝鲜半岛开展商贸、文化往来。1000多年前,烟台是当时中国的四大通商口岸之一,成为中国与朝鲜半岛联系的纽带,有着“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帆樯林立,笙歌达旦”的辉煌。

  如今,与韩国隔海相望的烟台依然保持了经贸交流的绝对优势。目前,韩国已成为烟台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外资来源国和第一大海外游客来源地。双方人员往来日益密切,“韩国元素”已成为烟台开放发展的最大特色。

  最为抢眼的一抹亮色,当属在烟台落地生根的众多韩国企业。烟台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韩国累计在烟台投资项目3551个,合同韩资110.1亿美元,实际使用韩资53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的29%、23.4%和20%。投资领域涉及服装、轻工、电子、机械、食品、建材、海运、商贸、金融等行业。

  “早在1989年,中韩两国尚未建交,第一家韩资企业就已落户烟台。”烟台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韩国在烟台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200多个,外资额达40多亿美元,其中LG、斗山、浦项、现代汽车、大宇造船等世界500强在此投资企业达18家,是省内韩国大企业最集中的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韩企“大咖”全部集中在烟台开发区,除了上述18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之外,烟台开发区目前共有韩资企业432户,骨干企业聚集优势明显。依托LG、喜星、斗山机械、大宇造船、现代汽车等韩国企业巨头,烟台开发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挖掘机生产基地,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与韩国的产业关联度和互补性不断增强。

  据介绍,得益于地缘优势和相似的文化背景,韩企在烟台落地生根完全没有“水土不服”,如今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LG集团旗下乐金显示、浪潮乐金等4家企业已在烟台集聚发展包括显示屏、摄像头、整机等生产、研发、销售在内的手机全产业链,其中乐金显示随着三期项目全面投产,手机屏产量将占全球市场三成份额,成为全球最大手机屏生产基地。现代汽车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已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办公楼已完工并交付使用,部分跑道已开始试车。

  在去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5家韩资企业中,烟台占到3家,分别为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194.7亿元)、乐金显示(烟台)有限公司(166.8亿元)、斗山工程机械(中国)有限公司(117亿元)。

   先行先试

  威海种好中韩自贸区“试验田”

  中韩自贸协定创新性地引入地方经济合作条款,明确将威海和仁川自由经济区列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这一创新举措,使得中韩双边的合作更加“接地气”。威海作为中韩两国地方经济合作的一块“试验田”,肩负了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重要任务。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东端,与韩国一海相隔,是中国离韩国海上距离最近的城市。“威海的鸡鸣仁川都能听见”,这句广为流传的韩国谚语,是两地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的生动写照。

  得益于这种独一无二的地缘优势以及与仁川长期的合作基础,目前中韩之间海上客运运力,威海占山东的69%、全国的55%,在威海目前乘飞机50分钟可到达仁川,一周28个航班,海上客轮一周有30个班次。统计数据显示,每年都有超过100万人通过威海口岸到达韩国,在往来韩国的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从威海口岸进出,目前有4万多韩国人常年在威海工作、生活。

  “每个韩国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用到中国产品,而几乎每个中国人也都可以用到韩国产品。”正如高虎城所言,随着近年来中韩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韩国的企业不断在山东落地扎根,山东也成为全国对韩开放的引力中心及“韩货”集散地。

  威海韩国商品交易中心,可以说是威海韩国元素最突出的地方,与中国首家韩国文化主题商业公园韩乐坊毗邻,韩国商业步行街、韩国文化艺术馆、韩国明星演艺广场、乐天文化广场、精品夜市以及韩国风情街等商业景区,为威海平添了许多“韩范儿”。穿过由丽水市市长金忠锡亲笔题字的韩国特色的丽水门,再穿过一条回廊,就来到威海韩国商品交易中心。这里堪称韩货购物天堂,韩国食品、化妆品、日用品、床上用品、文具、小家电应有尽有,而且绝对保真。

  “中韩FTA签订以后,不但国内一些城市的贸易公司更加积极地准备入驻,韩国厂商也开始有组织地联络,准备入驻韩国商品交易中心。”威海韩国商品交易中心总经理赵云说,威海如愿成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韩国商品交易中心的“热度”立刻上升。

  这只是威海打造韩国商品集散地的一个缩影,根据威海市出台的《加快推动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第一批实施方案》,威海将打造5个韩国食品日用品交易中心,其中三个已开业,一个正在招商;目前,韩国商品中国分拨中心、韩国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等设施也正在推进。

  除此之外,威海积极开展先行先试,着力在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医疗美容等服务和投资开放上探索创新,通过威海与仁川自由经济区的合作,探索可复制的机制和模式,向山东推广、向全国推广,为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