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遇“卖难”,农民植棉积极性受挫

17.10.2014  12:56

  劳动力成本上升,一家一户种植已无账可算全程机械化规模植棉成趋势

  近日,笔者到夏津县调查了解棉花生产种植情况和棉花企业的开工准备情况,棉农普遍反映,种棉用工太多、收益太少。

  夏津县棉花协会秘书长王安军介绍说,今年籽棉平均亩产520斤以上,是近六年来产量最高的一年,但棉农看着眼下丰收的棉花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位于夏津县新盛店镇的夏津宏丰棉业公司今年在当地流转土地1000亩种棉花,租地费每亩每年1000元。该公司经理李洪生介绍说,他将1000亩棉花地分包给10多户农民管理,耙耘、播种、化肥、农药、种子、浇水等直接花钱的费用由公司负责,出力的农活由农户负责,摘拾棉花后直接送到公司,分户计算,按农户、公司三七分成。据李洪生测算,扣除租地费、直接成本,在今年棉花丰收的情况下,每亩亏损280元左右。

  在目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一家一户人工零散种植棉花已无效益可言。棉花产业的出路在于全程机械化规模种植。从2013年开始,我省在滨州、德州、潍坊等地开展了从棉花播种、喷药、化控到采摘的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试点。从棉花播种、喷药、化控到采摘全部实现机械化,每亩较常规种植增加产量50—100斤。全程机械化作业后,比传统植棉减少用工17个左右。机采费用约为145元/亩,比雇人拾棉花节省150-200元/亩,每亩增收节支480元左右。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 马俊凯

  “往年收棉花的早来了,今年找不到人来收。”近日,滨州市滨城区农囍棉花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李奎辉正为棉花的销售犯愁。

  “合作社原来种了4万多亩棉花,去年减少到2万亩,今年国家取消了临时收储政策,又减少到7000亩。”李奎辉说,连棉花收购商都不来了,明年要把棉花减少到几百亩。金乡县王丕镇潘阳家的棉花早堆了半间屋子,可到现在没遇见一个问价的,“现在价格多少我都不知道。”潘阳说,棉花费工、收成低,现在又不好卖,明年不种了。

  农业部公布的信息显示,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预计比去年下降8.7%,而山东省的减幅更大。“去年山东省的棉花种植面积在1000多万亩,今年保守估计会下降10%以上。”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站长赵洪亮说。德州市的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尤为明显。去年德州棉花种植面积113万亩,今年68万亩,下降了近40%。

  导致棉农种棉积极性下降的原因很多,取消临时收储政策是直接影响因素。“今年种棉花的时候,邻居告诉我说国家不收棉花了,价格每斤会比以前低一块钱。”潘阳说,今年7亩多地只种了2亩棉花,村里很多人减少了棉花种植面积,“以前村里有900多亩棉花田,现在不到600亩了。”

  效益低是棉花面积下降主要原因。“棉花今年价格预计3.5元/斤,按450斤/亩,收入约1600元/亩,雇人收获一般最少按1元/斤,再除去农药、化肥、管理等成本每亩600多元,纯收益也就500元/亩,这还没算自家人的人工费。”李奎辉说,种一茬小麦、玉米的纯收入能有1500元,闲时还可以出去打工赚钱。

  棉花收获的机械化程度低,需要大量劳动力,现在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收获时雇人也成了现在的大难题。

  目前,内地棉花市场不明朗,省内各地都出现了棉花无人收购的现象,出现了一定范围的“卖难”问题。9月22日,发改委就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和市场调控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刘小南副司长说,如果国内的棉价过度下跌,出现大面积农民“卖难”问题,国家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支持和引导大型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积极入市收购,稳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