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举办“参观垃圾处理厂,培养垃圾分类习惯”环保开放日活动

29.06.2016  13:00

  6月26日,在威海市环保局的组织下,普陀路小学20余名师生和学生家长来到威海市垃圾处理厂,参观市生活垃圾的变电之旅,培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意识。 

  “垃圾变电”之旅让学生和家长惊叹不已 

  当天上午9时许,普陀路小学20余名师生和学生家长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厂区。“虽然是垃圾处理厂,但厂区周围绿化良好,空气清新,这让我有点意外。”一位学生家长说。 

   随后,师生和家长来到了垃圾吊控制室。在现场,记者看到一辆辆满载生活垃圾的车辆驶入卸料大厅,将从市区收集来的生活垃圾通过垃圾卸料平台,卸至垃圾池内。“这些垃圾不是立即焚烧,而是要在密闭的垃圾贮坑内发酵5天左右。”威海市垃圾处理厂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主管于霞说。 

  “生活垃圾里的水分很多,直接送到焚烧炉难以彻底燃烧,但发酵5天左右就基本实现脱水,减重20%左右,焚烧后产生的废弃物也相对少一些。”威海市垃圾处理厂相关工作人员说,垃圾贮坑是整体密封的,最高的地方有40多米,可容纳来自市区的所有垃圾,并且处于负压状态,确保臭气不会外溢。

  在控制室内,记者透过玻璃看到两名工作人员正在操控“铁爪子”,将垃圾抓运到焚烧炉进行焚烧发电。这一幕也让在场的学生和家长赞叹不已,学生家长徐艳丽说:“看到垃圾进行运输和焚烧的场面后,感到非常震撼。这里的工作人员也非常辛苦,自己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减少浪费,少制造垃圾。” 

  垃圾焚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末等,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呢?据威海市垃圾处理厂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垃圾焚烧后,还要经过余热锅炉、烟气反应塔、布袋除尘器等设备,生活垃圾从运输到焚烧厂,到焚烧、再到焚烧后产生灰渣烟尘,整个过程是无害化处理。 

  据介绍,威海市垃圾处理厂每天可处理生活垃圾900吨,基本可消纳目前威海市区的生活垃圾,可使原生垃圾减量约80%,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此外,垃圾焚烧厂为我市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垃圾焚烧厂于2011年10月建成并投入运行,2014年完成发电并网,发电量约7000万千瓦时。 

  活动增强学生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意识 

  “虽然垃圾处理手段和规模不断加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垃圾总量在逐渐变大,如果市民不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威海市垃圾处理厂也会吃不消。”于霞说。 

  在威海市垃圾处理厂青少年环保科普教育基地,于霞给师生和家长上了一堂生动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课。 

  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由于涉及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等诸多问题,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势在必行。垃圾处理科学化前提是垃圾分类收集,这样才能促进垃圾处理科学有效运行,才能回收可用资源、降低成本、减少土地资源消耗,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综合效益。”对于现场学生提出的问题,于霞回答道。 

  据介绍,居民家庭生活垃圾主要分四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市民可以在上述基础上进行细分。 

  “投放前,纸类尽量叠放整齐并捆扎,塑料垃圾应清理干净,瓶罐类物品尽可能将容器内产品用尽,投放时按垃圾分类标志的提示,分别定时投放指定的地点和容器中,投放后应注意盖好容器盖,避免垃圾污染周围环境。”于霞还向现场师生和家长介绍了生活垃圾分类流程。 

  一吨废纸可造出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等于少砍17棵树,一吨废塑料瓶可回炼6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一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垃圾分类回收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自己以后不仅要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也要让身边的人养成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普陀路小学三年级学生王佳琪听了工作人员的讲解后感慨地说。 

  据了解,该基地于2015年5月建成,通过文字图片、电子模型和电视影像等表现形式,将垃圾处理工艺的历史沿革、环保知识串联起来,运用声光电等先进技术手段,满足青少年了解垃圾处理行业的需求,促进社会公众做好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