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残奥会冠军分享事迹 烟台小伙圈粉无数
挑战赛现场座无虚席
挑战赛现场
残奥冠军分享事迹
大众网烟台12月4日讯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全国残健同行,等您来挑战”为主题的乒乓球残奥冠军挑战赛在位于烟台蓬莱的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圆满落幕。里约残奥会乒乓球队的冠军成员们与大学生们一起分享他们的生活经历,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残奥冠军分享事迹 大学生备受鼓舞
参加这次活动的残奥会乒乓球冠军有曹宁宁、王聪、茅经典、柳萌和张岩。活动分残奥冠军先进事迹报告会和挑战赛两部分。张岩、茅经典和柳萌分别上台为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的师生们分享了他们在生活、运动生涯中的种种经历与磨难,讲述了他们不屈不挠、顽强拼搏,最终圆梦的优秀事迹。冠军们讲得感人,同学们听得也是聚精会神,这次零距离基础,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到冠军们的奋斗历程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冠军们乐观的态度、自强的精神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尊敬和佩服。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学生杨力说:“感觉他们特别了不起,特别敬佩他们,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向他们学习,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
据了解,在第十五届里约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了金牌榜、奖牌榜双第一,在乒乓球比赛项目中,中国残奥乒乓球队经过顽强拼搏,获得了13枚金牌的好成绩,为祖国和人民争得了荣誉。这次活动由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管理中心发起,由中国残联和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共同主办,旨在借助2016年里约残奥会的巨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残疾人体育的社会认知度,激发残疾人,特别是青少年残疾人积极参与体育康复健身的热情,号召全社会积极关注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的热情,带动残疾人健身体育、康复体育、竞技体育的协同发展。
粉丝与王聪合影
烟台小伙王聪圈粉无数 女大学生争相合影
12月3日下午的挑战赛尤其精彩,在挑战赛中,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们与泉城学院的师生进行了球技切磋。挑战者们在与残奥冠军的对决中屡屡扣杀,打出了几个小高潮,比分交替上升,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也得到了残奥冠军们的肯定。残奥冠军还向学校赠送了国家队队服。
出生于山东烟台的小伙儿王聪,获得过多次听障奥运会冠军。3日下午,当他换上战服上场时,立马引起全场尖叫声。比赛时,王聪跟对手的激烈厮杀也点燃了全场气氛,残奥冠军张岩介绍,王聪的水平也代表着世界水平,他已经获得了土耳其听障奥运会比赛资格。
知道儿子回家乡比赛,王聪的父母也赶到蓬莱为他加油。当王聪比赛完时,场外已经有不少女大学生拿着笔本要签名,还有的在排队要合影。
以下为残奥冠军发言节选:
中国残奥会乒乓球第一枚金牌获得者张岩
残奥会是一座洒满生命阳光的宏大舞台。在这里,整个世界为残疾人拥有的娴熟运动技能所惊叹,更为我们展现的不屈与乐观的生活态度所折服。或许对于健康人来说,“残奥会”只不过是一场残疾人的比赛,而对于我们来说,这里上演的每段故事,都闪亮着我们的生命价值,都在让我们拼接出一个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生。
我来自河南郑州,从小在郑州体校学习兵乓球,也曾梦想着在国际赛场争夺金夺银,但是一场疾病让我失去了行走的能力。1996年,在我29岁的时候,偶然看到电视上播放残疾人乒乓球比赛,我立刻决定练习轮椅乒乓球。因为小时候在体校打下的基础,我很快在这个项目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04年雅典残奥会的夺冠,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不仅是我个人的第一个冠军,也为中国队在残奥会乒乓球男子比赛中实现了零的突破。
我希望全社会能更深刻地认识到残疾人的存在,理解他们生命的意义,帮助唤起他们的生活热情。与此同时,残疾人的生活热情也会影响所有人,让健康人通过残疾人从事体育运动,感受到生命如此美好,如此有力量。
里约残奥会冠军柳萌
我叫柳萌,今年20岁,湖北武汉人,中国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北京体育大学大二级学生。2016年参加里约残奥会,获得乒乓球女子单打TTP级金牌,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6岁那年,还是一名刚入学的小学生,一次从天而降的车祸让我失去了左小腿。
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省残联选中,到武汉市体校进行集训,正式接受乒乓球专业训练。每天的早训是围着训练场跑10圈,还要练习蛙跳和滑步,然后是成千上万次的挥拍,还有4000米的长跑训练。这么大的运动量对于我的残肢来说无疑是很大的伤害,也是对我小小年纪最大的挑战,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不想掉队,始终忍着假肢磨损的疼痛坚持。这种挥汗如雨的训练当2008年我从电视上观看到那些残奥健儿的比赛后,我便暗自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希望和他们一样有一天能代表祖国参加世界比赛,拿一枚金灿灿的金牌,在世界的最高领奖台奏唱国歌。我也坚信只要我肯吃苦肯努力,这一切都不会太远,是会梦想成真的。
当巨大的体育馆响起中国国歌,升起五星红旗时,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的我,心一下子像回到太平洋彼岸,我要告诉祖国,告诉教练,告诉亲人,你们辛勤培育的孩子,她的冠军梦终于实现了!我更想告诉母亲一声,这是你无私与伟大的教育得到的最棒的礼物。
里约残奥会冠军茅经典
我是中国残疾人乒乓球队的一名运动员,也和同学们一样,是一名在校大学生。
有一天,在我做完复健回家的路上路过院子里小礼堂的时候,听见了乒乒乓乓的声音,我特别熟悉的声音,是击打乒乓球发出的声音。我脑海里又浮现出了关于乒乓球的记忆。
从那时起,我更加努力做复健,一有时间就去和礼堂里的那些乒乓球爱好者打比赛。那个拄着拐打球的小姑娘赢的球越来越多,跑得也越来越快,终于有一天,她扔开了拐杖,虽然她移动起来仍然是摇摇晃晃随时要跌倒的样子,但她的心却无比坚定,再也不会摔倒。
2009年起,我进入了中国残疾人乒乓球队。在这里,我继续了我心爱的乒乓球事业。也是在这里,我认识了更多不向命运低头的强者,更多的我们身边的海伦凯勒,保尔柯察金。在他们的耳濡目染下,我决定要更精彩的生活。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我开始更努力的训练、学习。终于在2012年获得了伦敦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单打tt8级的金牌,并在2014顺利考入山东师范大学。
我很珍惜在大学的时光,这是一段无忧无虑又能让自己接收各种新鲜事物,学到更多知识的岁月,珍惜我们的大学时光,就像珍惜你的青春一样,他们都是人生中不可复制的精彩岁月。(记者 李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