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云萍:带山东乒球走上巅峰
训练场上指导小队员
说起山东乒坛的旗帜性人物,乔云萍无疑是最耀眼的之一。运动员时期,乔云萍曾夺得过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一座座代表着荣誉的奖杯,镌刻下了她的名字,成为国人心中一段永恒的经典。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退役后拿起教鞭的乔云萍,继续书写着辉煌,在十余年的执教生涯中,她先后培养了多名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其中包括李晓霞、张继科这样的大满贯得主,为国家队输送了近20名国手。作为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当教练后又取得了无上荣誉,如今走上领导岗位的她仍抽出大多数时间亲自执导队员练球……乔云萍的经历堪称传奇,而她对事业的执着精神更是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进。
乒坛名将 永不停息的冠军梦
里约奥运会日益临近,眼下,国家乒乓球队正在为奥运会做着积极的准备,上届奥运会冠军得主李晓霞、张继科的表现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从山东队输送的国手,李晓霞、张继科已经用无数的冠军头衔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而后起之秀陈梦、方博也正在用他们优异的表现为国家队注入一股活力。这四个人除了被广大的球迷关注以外,也时刻牵动着一个人的心,这个人便是他们在山东队的教练、前世界冠军乔云萍。
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在其历史荣誉长河里,流淌着眼花缭乱大大小小的奖杯、奖牌,这其中,赫然有着乔云萍的名字,她是山东巾帼,世界冠军,差一点就拿到了奥运冠军。当年乔云萍与刘伟的女双组合,在国际赛场罕逢对手,与当时红透半边天的邓亚萍、乔红一起,几乎垄断了世界大赛这个项目的冠亚军。遗憾的是,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双决赛中,刘伟、乔云萍在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被邓亚萍、乔红逆转,与奥运会冠军失之交臂。然而,在奥运赛场折戟的乔云萍没有放弃对奥运冠军梦的追逐,多年以后,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由她一手培养的运动员李晓霞、张继科终于实现了这个奥运冠军梦,弥补了她多年以来的遗憾。不久之后,李晓霞、张继科又都取得了大满贯的伟业,看到弟子们走上巅峰,乔云萍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当运动员时就达到了一个高峰的乔云萍,做教练员以后又登上了另一座高峰。看到自己培养的运动员超过了自己,乔云萍表示,毋庸置疑会有一种成就感。“你想让队员超过你,你就会有很多的办法,在训练上,在技战术上,包括在他们以后的发展上,都要想很多,所以,当他们取得冠军的时候,那种心情,比你当运动员拿到冠军的时候还要高兴。”乔云萍说道。如今的山东省乒乓球队,拥有众多好手,可谓是人才济济,前有国家队一线队员李晓霞、张继科,后有陈梦、方博、顾玉婷、刘高阳、于子洋等青年才俊,无论是对国家队的贡献,还是在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上,山东省乒乓球队都处于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然而,回顾过去,谁又能想到,在十六年前,山东队面临的是怎样的一种低谷?这其中,又凝结了乔云萍多少的心血和付出?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时间回到2000年5月,此时的乔云萍刚刚担任山东省体育局乒羽管理中心副主任兼山东省乒乓球队总教练,肩负起了重塑山东乒乓球辉煌的重任。当年的山东队自乔云萍和刘伟退役之后,出现了严重的人才匮乏,迅速从辉煌跌入低谷,已经到了不得不重新起家的严峻局面,面临如此困境,当时的山东省体委(现在的山东省体育局)想到了乔云萍。1998年,已在德国联赛打拼多年的乔云萍收到了来自家乡山东的邀请,这一来自祖国的呼唤使得乔云萍打消了继续在德国闯荡的想法,她毅然放弃了在德国的优越条件和丰厚待遇,回到了祖国,为重振山东乒乓球踏上了新的征程。在完成了华东理工大学的学业后,乔云萍正式走马上任,执掌起山东省乒乓球队的教鞭。
来到乒乓球训练馆,站在乔云萍面前的只有7个孩子:3男4女,其中就有后来的世界冠军李晓霞,当时的李晓霞只有12岁,有点名气的郭刻励、李芬都到了鲁能俱乐部。面对眼前“一穷二白”的家底,乔云萍不得不亲自下到各地市挑人,可谓白手起家。“那会儿省队是交给鲁能,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真是什么都没有。”乔云萍回忆道。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乔云萍一步步将山东队带离了困境。在从优选材的同时,乔云萍把其它的时间几乎都放在了抓训练上,在球馆里,经常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带着一群孩子每天在球馆练球的场景,对于乔云萍来说再熟悉不过了,“那段时间几乎每天在球馆里待十几个小时,当时孩子们的技术都不行,所以我就经常跟他们一块儿打。当时我刚退役,那股热情还在。”乔云萍说道。
2001年,乔云萍代表山东队参加了九运会,孤掌难鸣的困境更坚定了乔云萍将山东乒乓球迅速带出低谷的信心和决心。熟悉乔云萍的人都知道,除了到省体育局开会和出差,要找乔云萍只要在体工队乒乓球训练馆等着就是了,准能逮得到。在山东省体育局的中心办公室里很难见到乔云萍的身影,乔云萍把家安在了体工队的训练馆里,亲手指导小队员练球。很快,一些有天赋的孩子慕名而来。求才若渴的乔云萍更加一心扑到训练场上,与20多名孩子朝夕相处,把训练馆当成了自己的家。山东省体育局领导和体工队领导对乔云萍的工作非常支持,从场馆设施到经费上,都尽量给予满足,这样便消除了乔云萍的后顾之忧,使得她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执教的工作当中。
在领导的支持和乔云萍的努力下,“乔家军”很快便开始有了收获:一年后,山东乒乓球队向国家队输送了两名队员;两年后,便拿了两个全国冠军。在2002年的全国锦标赛中,年仅14岁的李晓霞一战成名,夺得女单和女双两项桂冠,使山东队多年无冠的局面得以改观,也让世人重新认识了乔云萍:作为教练的乔云萍同样能拿冠军!在接下来的十运会中,李晓霞、彭陆洋勇夺女双冠军,同时获得了女子团体亚军。这是主教练乔云萍带队的第一个全运周期,一金一银的成绩,既是对乔云萍辛勤付出的褒奖,也是对其执教能力的肯定。就这样,山东队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让人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希望,“看着自己手下出来的这些孩子,我感觉我还行,对山东乒乓明天的振兴更有信心了。”乔云萍坦言,看到自己一手培养的球员一点点地进步,一点点地让人看到希望,她自己也有了轻微的成就感。
在坚实的步伐迈出之后,山东乒乓球终于迎来了辉煌的时刻。2012年伦敦奥运会,来自山东的两名选手张继科和李晓霞各获2枚金牌,山东国球在奥运会乒乓球项目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4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是山东乒乓球辛勤耕耘多年以后结出的硕果,而乔云萍正是这些果实的播种者。更加令人振奋的是,在2013年巴黎世乒赛中,张继科卫冕男单冠军,李晓霞包揽女单和女双金牌,首次参赛的陈梦也登上女双领奖台,一年之内山东乒乓球队诞生两位大满贯选手,史无前例。对此,乔云萍倍感欣慰,自己当运动员时没能做到的,自己的弟子做到了,而且远超她的期望。“我刚接手山东队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培养一个奥运冠军,弥补我和刘伟的遗憾,现在看来,李晓霞和张继科已经超越我们太多了!”乔云萍说道。
自2000年乔云萍回国重建山东乒乓球队,时至今日,在乔云萍的培养下,山东省乒乓球队已向国家队输送了近20名优秀运动员,而山东队也重新续写了当年的辉煌,再次站在了乒乓大省强省的行列,这一切,是对乔云萍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为国储人才 追求无止境
尽管获得了如此瞩目的成就,乔云萍仍然没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为山东队多培养优秀人才,为国家队多输送国手球员,一直是乔云萍追求的目标。而在向国家队输送球员时,乔云萍就与队员们立下了奥运冠军的目标,“对李晓霞,对张继科来说,我们都是按照这个要求,去打造他们最好的竞技状态,所以给国家队输送的时候也是按着这个目标去努力的。”乔云萍说道。
在这些球员当中,李晓霞无疑是乔云萍付出最多的一个,从12岁开始跟随乔云萍打球,李晓霞与乔云萍之间建立起了很深的感情,李晓霞亲切地称呼乔云萍为乔姨,而乔云萍也见证了李晓霞从球员到球星到大满贯得主的成长历程。训练中,乔云萍对她要求严格,生活上则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其实,不只是对明星球员如此,对每一个球员,乔云萍都一视同仁。但是每个人的自身条件不尽相同,因此对每个人的要求自然也会不一样,在这一点上,乔云萍做到了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运动成绩上,在训练上,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有的人可以达到一个最高峰,但有的人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像晓霞,继科这样的可以拿奥运冠军,有的只能拿全国冠军,条件不一样,所以对每个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我来说,不管培养的任何一个队员,他们走出去,他们在人品上,在工作敬业态度上,包括懂得感恩,我觉得他们在每一个领域里都做得很好。”乔云萍说道。在她心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她最得意的弟子,都值得引以为豪。乔云萍说:“不是说晓霞拿了世界冠军,就是我最得意的,不光是这个,很多还没有进国家队的,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也都作出了很大的成绩,我觉着这也是值得骄傲的。”乔云萍不仅指导弟子们打球,也用言传身教教给了队员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灌输给每个队员。张杰特是队内的一名年轻球员,他说道:“我们也感觉从她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不光是一些技术上的,从做人上面也学到很多东西,除了父母就是教练对我们的付出最多,平常跟教练天天在一起生活,所以除了跟父母的感情,就是跟教练的感情最深。”
正是基于这种对每一个球员负责的态度,山东省乒乓球队才会日益发展壮大,从只有7名球员发展到今天的人才济济,拥有充实的后备力量,这种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嬗变过程,乔云萍自然最有发言权,她说,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作出了贡献,这其中离不开复合型教练员团队的培养,离不开队员自身的刻苦努力。目前,山东队共有14名队员在国家队,整个山东的状况,在全国来说,属于一个积极向国家队输送人才的庞大队伍,在人员结构方面,现役一线队员和后备梯队队员衔接非常完整。乔云萍介绍说:“从年龄段上看,上面有张继科、李晓霞,中间有陈梦、方博,顾玉婷、刘高阳,现在晓霞、继科准备16年的奥运会,接下来陈梦、方博会慢慢地跟上。”今年冬训,天津队的队员也来到了山东省乒乓球训练基地,与山东队队员进行合练,对此,乔云萍说道:“因为明年十三运在天津举行,我们跟天津有很多的合作,包括与其它五六个省也进行了交流,山东队队员现在很多,交流到外省,也是给他们年轻队员一个机会。”山东省队的人才储备之多,由此可见一斑。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再到体育官员,乔云萍一路走来,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她感慨自己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她说:“在当运动员的时候,我只管好我自己,当了教练以后,就要把所有的队员安排好,这个责任要大于之前的那个责任。作为国球,不管是在竞技体育还是全民健身,我们要把乒乓球这个项目发挥到极致,不光是竞技体育这块,我们要拿全运会、奥运会冠军,在群众性的普及上我们一样要做好。”
不管角色怎样转变,乔云萍都在为山东乒乓球和体育事业作着贡献,与乒乓球相伴三十余载,乒乓球已经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从乔云萍身上,不但看到了在山东队过去的辉煌,更承载了山东国球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