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式外交”为何总带着“家”的味道?

31.03.2016  02:04

  当地时间3月28日,雨后初霁,捷克布拉格郊区的拉尼庄园绿草茵茵。刚刚抵达捷克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主席应邀来到这里做客。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拉尼庄园是捷克总统泽曼的私人官邸,习近平主席是该庄园迎来的首位外国领导人。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习近平抵达这里后,跟泽曼总统进行了小范围的会谈。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在庄园草坪上,两国元首共同种下了一棵从中国带过去、象征中捷友谊的银杏树。去年,捷克总统泽曼访华时,也是将一株苹果树苗作为礼物。如今,在两国各自生长着彼国的树木。当天晚上,泽曼总统还在庄园设私人晚宴款待习近平主席。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这不是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受到外国领导人“家宴”级别的款待,在以往的出访中,习主席曾多次受邀“到朋友家里坐一坐,吃个饭”。

  2014年8月习近平访问蒙古国,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为习近平夫妇举办家宴。与以往在政府大厦举行欢迎宴会不同,总统家宴选择具有蒙古特色的“蒙餐”,如烤全羊、手抓羊肉、纸包羊肉等等。(上图为习主席和额勒贝格道尔吉观看过那达慕后在溪畔饮茶 图自南方网)

 

  2014年

  9月

  习近平出席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举行的家宴。拉赫蒙向习近平夫妇介绍当地风俗习惯,亲手为习近平穿上塔吉克民族塔袍,系上腰带,戴上毡帽。(视频截图来自央视《新闻联播》)

  

 

  2014年

  3月

  习近平访欧。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凡尔赛宫内的大特里亚农宫举行私人晚宴,宴请到访的习近平夫妇。私人晚宴之前,习近平夫妇还受邀在凡尔赛宫内的皇家歌剧院观看音乐会。(上图为奥朗德在爱丽舍宫欢迎习近平夫妇 图自新华社)

  

  2014年

  3月

  习近平访问德国。德国总理默克尔为习近平夫妇在总理府举行了私人晚宴,宾主畅谈超过两小时。除译员外,无任何陪同人员出席。这也是默克尔首次在总理府为外国领导人举行私人晚宴。食物朴实无华,包括波罗的海熏鱼、蔬菜牛肉汤、牛肉卷、土豆泥、草莓焦糖布丁、奶酪拼盘等。(上图为默克尔总理府家宴菜单 图自新浪新闻)

  

 

  除了家宴,习主席还常常被邀请到外国领导人的度假庄园、乡间别墅等等,坐一坐聊一聊。

 

 

  2013年

  6月

  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当时,这是两国首脑换届后的首次会晤,备受全球关注,而见面地点选在一个度假胜地,也是一个很特别的安排。

  (图为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2015年

  10月

  正在英国访问的习近平主席夫妇受邀前往英国首相的乡间别墅契克斯庄园,据了解,习近平是第一位到访契克斯庄园的中国国家元首。卡梅伦首相还邀请习主席去附近的小酒吧“喝一杯”。(图自新华网)

  

 

  两位领导人放松地来到契克斯庄园附近的小村子卡兹顿里名为“犁”(The Plough pub)的酒吧里,在酒吧常客惊讶的注视下,就着酒吧自制的酱料,共同品尝了一小碟英国的传统美食炸鱼和薯条,一人喝了一大杯黑啤酒。喝完酒,两人又返回契克斯庄园,和他们的夫人一起共进晚餐,即首相的家宴。

  

 

  2014年

  9月

  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值得一提的是,习主席第一站就去了印度总理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而且到访当天正好是莫迪的生日,习主席夫妇还参加了莫迪的生日晚宴。

  (上图为习近平在莫迪的陪伴下参观甘地故居,亲自摇动甘地曾经使用过的纺车。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去了对方家做客,当然要回请。

  

 

  

 

  2015年5月 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 ,第一站也是来到了习近平主席的家乡——陕西。而这也是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在北京以外的地方接待外国领导人。两人在西安大慈恩寺闲庭信步,一起吃“酸辣汤”,同登大雁塔远眺西安市景,一时间刷爆了民众的朋友圈。(上图来自中新网)

  

 

  2015年

  10月

  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和王后马克西玛访华,第三站去了习近平主席年轻时插队的地方——陕西延安。(图为威廉·亚历山大在安塞文化广场观看安塞腰鼓表演。图自东方网)

  在自己最熟悉和自在的地方,用家宴来款待客人,是对来宾非常尊重的体现,是最高规格的接待了,也说明两国领导人关系很熟很亲密。你想想,在外面“请客”谁都会,但是请你上我家来吃饭,那可是透着个心意和情分呢。

  但更重要的是,之所以会有“家宴款待”、“庄园会晤”、“故乡造访”,统统都说明,在外国领导人眼里,习近平主席是一位国家元首,但更是一个重视家庭、热爱家乡的人。

  

 

  2013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他的办公室也首度曝光。

  

 

  透过央视的镜头可以看到,习近平身后的书架上放着几张照片。

  右侧书橱底格的照片是下面这张,习近平在福州骑自行车带年幼的女儿习明泽玩耍,这时他是一个好爸爸。

  

 

  左侧书橱倒数第二格放置的照片是下面这张,习近平和母亲齐心散步,这时他是一个好儿子。

  

 

  左侧书橱底格的照片是下面这张,1987年,习近平和妻子彭丽媛在福建东山岛合影,这时他是一个好丈夫。

  

 

  左侧书橱底格上方的照片是下面这张,习近平与父亲习仲勋、妻子彭丽媛、女儿的家庭照,照片中的习近平正在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父亲,女儿紧紧地牵着爷爷。这时,他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过家庭的重要性。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在讲话中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把每个人的“小家”提到了和国家、天下同等重要的地位。

  

 

  除了家庭,“乡愁”也是习近平常常提到的词。

  

 

  2013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一个地方的幸福很重要,要记得住乡愁,比如:小时候爱吃的东西。每个地方都有让大家留念的东西,不要小看这种幸福感,因为这种幸福感能留得住人。”

  

 

  ↑习近平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 图自人民网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在云南大理调研,他在村民李德昌家,看到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勃勃,一家七口四代同堂,十分高兴。习近平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会想念的。”

  

 

  ↑习近平在李德昌家与村民拉家常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2015年春节前夕,在这个千家万户赴团圆、游子归家的时节,习近平去的第一个地方是位于延安市延川县的梁家河村,回到他曾经的“家”。这里是当年不满16岁的他下乡插队的地方,一干就是7年。

  

 

  ↑1975年习近平被推荐上清华大学,入学前与梁家河村民合影留念。图自澎湃新闻

  在这里,他真正懂了百姓,懂了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他从这里出发,从村支书干起,直到成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2015年9月, 习主席访美期间,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时提到了这段插队经历,他说:“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图自新华网)

  正是习近平的这些言行,让国人和世界认识到,他心里装着国家,装着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和家乡。也正因为如此,习近平的每一次外交行动,都带上了浓浓的“家”的味道。

  

 

 

  作者:柴婧

  编辑:栾红

  图片和资料来源: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央视新闻、新浪新闻、澎湃新闻、东方网、南方网、中新网等。

        编辑:毕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