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三进黑土地 为经济结构转型把脉开方
黑龙江省抚远市地处我国陆地最东端、与俄罗斯隔黑龙江、乌苏里江相望,素有“华夏东极”、“东方第一县”之称。五月的东北大地,山清水秀,林茂草绿。5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合作社,饶有兴致地登上一台插秧机体验操作。接下来,总书记又了解了合作社智能催芽和箱式快速育秧等技术流程,向农民和技术人员询问水稻先进种植模式和科学田间管理经验。
2016年5月23日至25日,他的足迹踏过了黑龙江省的伊春市、抚远市、佳木斯市、哈尔滨市等地,深入农村、企业、林场、科研单位。这已经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考察东北。
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紧要关口,既是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也是大有作为的窗口期。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我国重要的工业与农业基地,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资源、产业、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党中央对东北地区发展历来高度重视。
2013年、2015年、2016年的两会期间习总书记都分别参加了辽吉黑三省代表团讨论,后又分赴三省实地调研,为东北发展、经济结构转型把脉开药方。
一进东北:提出四个着力
2013年8月,习总书记在考察辽宁时的重要讲话中,对辽宁工作提出了“四个着力”: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改进干部作风。这“四个着力”,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都是辽宁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都需要认真贯彻落实到辽宁振兴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之中。
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
习总书记强调,老工业基地很多企业浴火重生的实践说明,无论是区域、产业还是企业,要想创造优势、化危为机,必须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要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
2013年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洋钻井平台制造现场向技术人员了解作业情况。他说要顺应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海洋开发能力,使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二进东北: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产业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调研,并在长春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7月17日,习近平在长春市考察了两家装备制造企业。在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习近平听取企业自主创新情况汇报,察看高速动车组装配生产线,对他们实行关键工序实名制操作、做到工序一口清的做法表示肯定。他登上装配完成的高速动车组,了解性能、设施、操作运行情况。习近平指出,高铁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抢手货”,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产业,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奋力抢占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华社记者鞠鹏、姚大伟 摄)
把国企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 创新是动力之源
在吉林东北工业集团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习近平看产品和精益管理模式展示,视察热处理分厂车间和离合器零部件生产线、自动化装配线,并在班组园地同企业劳模、科研人员和一线职工座谈。习近平表示,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来调研就是希望大家开门见山、一吐为快,这有利于我们听真话、接地气。5位职工用朴实的语言畅谈时代机遇、人生理想、事业追求、企业前景,习近平不时点头赞许。听了他们的发言,习近平指出,国有企业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管理是企业的生存之基,必须抓好创新、质量、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东北工业集团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两家国有企业,既体现了对国企改革的关心,也表示出搞好国企的决心。在国企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他此行考察也体现出不一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