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来到山东团一周年,代表们牢记嘱托话实干、亮答卷
大众网·海报新闻北京3月8日讯(特派记者 李兆辉)一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与代表们面对面亲切交流——乡村振兴、经略海洋、红色基因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发展、家政服务业发展……一年来,山东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奋力向前,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了7位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听听他们这一年都带来了哪些山东好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曹县磐石街道办事处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
王银香:五里墩村争做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智慧农业又有不少变化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现场提要求的时候,一直在看着我,一条条,一句句,都说到了我的心坎上!”那些话一直激励着王银香,成为这个山东菏泽“老农民”不断奋斗的动力。一年间,五里墩村的智慧农业,又有了不少新变化。
王银香说,去年,五里墩村和浪潮集团合作开展信息化建设,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建立农业数据智能化采集、处理、应用、服务、共享体系。
有了好的生产模式,王银香带领村民们借助电商平台,通过在京东、天猫、微信等平台建设官方旗舰店,培养出了鲜蔬品牌——优鲜福,让五里墩村的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除了线上营销,王银香还带着村民开展了“有机生活体验馆”的实体店建设。目前,他们已在菏泽建设了8家实体店,并将在济南和周边其它地市建新店。
新的发展模式,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培养新型农民,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目前已经有40多位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才加入了我们的团队。”王银香说。
“我永远忘不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王银香激动地说,只有继续奋斗,才能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对咱农民的牵挂。“我搞了一辈子农业,现在觉得越干越有奔头!”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大姐”卓长立
卓长立:用一生去学雷锋,把家政业办成爱心工程
“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记着去年跟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时的场景。当时,习近平总书记不时关心地询问,家政服务员收入是多少?是否供不应求?这让我们家政服务员感到很温暖。”卓长立对记者说。
“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这一年里,我们反复琢磨如何‘把家政业作为一个事业来办’、如何‘把这个互利共赢的工作做实做好,办成爱心工程’。”卓长立说,他们不断地破解难题、寻找出路,最终决定以雷锋精神来引领家政行业发展。
卓长立接着说,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伟大的事业,他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吸引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家政服务员和雷锋很像,也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伟大的事业。我要用一生把雷锋当成偶像,学习践行雷锋精神。”
“现阶段,家政业尤其需要雷锋精神。”卓长立进一步说,目前家政业还存在着一些乱象,包括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对于走进千家万户的家政行业来说,雷锋精神有净化行业市场的作用。“我们家政服务员要真正地学雷锋、做雷锋,把雷锋精神带进千家万户,它的社会意义重大,也能给孩子们带来言传身教的力量。”
此外,阳光大姐还通过诚信平台建设、人证合一、服务过程的全追溯等具体措施,从精神层面到具体实施层面一脉相承,下大力气推进家政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
谭旭光:心无旁骛攻主业去年做了三件事,未来瞄准世界一流企业品牌
“凡是成功的企业,要攀登到事业顶峰,都要靠心无旁骛攻主业。”去年总书记的这句嘱托,让谭旭光更加明确了国企改革发展的方向。如今已执掌山东重工和中国重汽两大国企集团的谭旭光,带领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满满。
谭旭光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心无旁骛攻主业”的重要指示要求,去年潍柴集团做了三件事。一是确立了战略目标,到2030年实现千亿美元收入;第二件事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集大成。去年,潍柴集团在东京、斯坦福、芝加哥等地设立了创新中心,在国内与18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项目,这为潍柴生产走向世界的一流产品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此潍柴提出了从传统的“自主创新、开放创新、一线创新”三位一体创新向“工程技术创新、科学技术创新、基础研究创新”的新三位一体创新的转化。第三件事是去年潍柴集团实现了2500亿元的收入,利润达到了140亿元,收入增长了7%,利润增长了40%。利润率增长远远高于收入增长,这就是高质量发展。
谭旭光还提到,2018年9月1日,他出任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来到中国重汽六个月,中国重汽确定的新战略方向是从重型汽车制造向全系列商用车制造转型。中国重汽去年突破了1000亿元的收入,实现了40亿元的利润。“最近,我们对战略进行了新的调整,潍柴集团和中国重汽集团完成全面重组后,把1000亿美元的目标提前到2025年前实现,达到千亿美元营收的时候,100亿美元的利润是我们的目标,这就标志着山东出现了一个进入世界一流企业的品牌。”谭旭光说。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邱亚夫
邱亚夫:想带着“最传统”的行业去米兰做山东时装秀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为我们指引了新的方向。”邱亚夫说,今天的如意集团,是一个在科技纺织、时尚品牌上实现转型的国际领军企业,在美国、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国都设立了分支机构,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据了解,在过去的一年,如意集团在科技新材料、科技智能制造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科技智能制造的产值和高端时尚品牌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70%以上。
邱亚夫说,如意集团将继续以创新驱动新动能,加大对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全面支持新材料、新动能。他认为,山东传统行业品牌稍加投资就会获得很大的机遇,比如纺织服装这个最传统的行业之一,现在也有机会到巴黎、米兰、纽约去做山东的服装秀。
他举例说,去年,在山东省政府的支持下,如意集团成功并购了美国的莱卡集团。作为中国的企业家,邱亚夫很感恩,“在中国做企业家,很幸福,有了困难能找党和政府”。
全国人大代表,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傅明先
傅明先:大力实施乡村文化振兴“铸魂工程” 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
去年向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汇报之后,济宁市委书记傅明先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济宁立足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文化振兴“铸魂工程”,让和谐向善、里仁为美、爱国持家的新风尚在孔孟之乡蔚然成风。
傅明先说,一年来,济宁成功举办承办了2018央视春晚分会场、央视中秋晚会、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2018国际孔子文化节等系列重大文化活动。“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次提升为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影响力。”傅明先说,济宁按照“大手笔、大格局、大气魄”的要求,正在实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提升工程。
“济宁还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了文明创建。”傅明先说,济宁选聘杜维明、陈来等23名儒学专家,联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的专题研究,并在尊祖尚礼、邻里和睦、勤俭持家等方面,推出《家风家训》《论语三十句》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儒学读本。“济宁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我们深刻认识到没有文化的乡村是没有灵魂的乡村,没有文化的振兴就不可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傅明先说,济宁在乡村建设“图书馆+书院”、“孔子学堂”,开设了3740处乡村儒学讲堂,招募了270名乡村儒学讲师,举办了“百姓儒学节”,并从群众最易接受的“孝道”入手,采取生活化、故事化的方式,用百姓语言为村民讲解《论语》《弟子规》等,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济宁把传统文化与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坚持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济宁用优秀传统文化规范完善村规民约,把反对不孝父母、不睦邻里等不良行为,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纳入村民公约、自治章程,在每个村居设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开展“写家训晒家风”“破陋习树良俗”活动,培树了良好家风、文明乡风。
全国人大代表、临沂市北城小学校长张淑琴
张淑琴:红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孩子们更懂事了
“数理化之外,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强,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红色基因是要验证的。”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张淑琴一年来都在努力实践。
“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气和传承红色基因的浓郁氛围,正在临沂逐渐形成。”张淑琴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她所在的北城小学和临沂各级学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加强。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在更多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除了学习指定教材中的文章,张淑琴所在的北城小学从其他教材中汲取传统文化和红色教育营养,向学生授课。“一百多本校本教材,囊括了沂蒙精神、红色基因传承等内容。学校每周四下午,在课堂上开展传统文化和红色教育学习。”张淑琴告诉记者,学校还邀请志愿者到学校讲解。抓红色教育,已成为学校的重要特色。
立足于立德树人,每逢重要时间节点,临沂很多学校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传承红色文化。例如,北城小学假期布置“红色”作业:学生读红色书籍、看红色电影,听老人讲红色故事。七·一建党节,学校组织师生来到临沭县朱村,听老支前讲革命故事,接受革命教育洗礼。
“通过一系列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很多家长反馈,孩子们更懂事了,也更理解人了。”张淑琴说。
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
耿遵珠:返乡种大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还带回了外地媳妇和女婿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到了聊城耿店村种大棚的中青年越来越多的现象。这让很多回乡创业的青年感到振奋。作为该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更是觉得重任在肩。
时隔一年,耿遵珠说,现在村里不仅盖了新楼,还新建了30多个“智能”日光温室,在“产业+家业”发展模式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当上了“棚二代”,农村后继有人,乡村振兴也有了新发展。
“总书记给我们点赞,我们心里是真高兴,也更加感觉到我们做的还不够,还要继续努力。”耿遵珠说,去年全国 两会 结束后,他一回到村里,就琢磨着如何带领村民把蔬菜产业做得更大、更好。大伙儿一合计,很快有了眉目。2018年,耿店村开始发展农村电商,新注册了“棚二代”等农产品商标,帮助村民新建了35个“智能化”大棚,改造了27个早期建设的土棚,全部装上了卷帘机、棉被,管理更科学,操作更方便,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如今全村户均种植大棚在三到四个,多亏了智能化的管理,否则哪能忙得过来。”
与此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高学历人才返乡,过去一年中,耿店村还投资建设了返乡青年创业园,如今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耿遵珠告诉记者,建设创业园主要是发展现代农业,依靠科技力量促进农业的转型发展,初步计划建设两万平米的玻璃日光温室和一大批钢结构拱棚,全部采用智能一体化管理,种植户不用到棚里去,通过手机APP就能了解大棚内的情况。返乡青年创业园为耿店村吸引了更多年轻人,“人气更旺了,目前全村外出务工返乡种植大棚的年轻人已接近100人,还带回来不少外地媳妇、外地女婿。”耿遵珠高兴地说,年轻的“棚二代”们搞起了生态有机种植、绿色品牌,成了乡村振兴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