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解读习近平——写在十八大召开两周年之际
2012年11月15日,举世瞩目。当天,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为新一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宣告了“习氏新常态”的到来。
从2012年11月15日至今,两年时间,改革全面深化、新政密集落地;反腐力度空前、官场风气渐变;外交软硬皆施,大国风范凸显。履职两年,承载着13亿人民的中国梦、改革梦、法治梦、幸福梦,习近平用实际行动努力让百姓梦想成真,一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背后,是“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感慨和“夙夜为公”的工作状态。
这两年,有开心、有痛心、有决心、有信心,他既是强力推进改革和反腐的“硬汉”,又是喜欢足球、跟大家一起吃包子的“习大大”。 盘点他履职两年的喜怒哀乐,还原有血有肉的“大大”,我们用“心”来解读。
最开心的事:百姓过得好我就开心
在履职伊始,习近平就沿着二十年前邓小平视察南方之路考察工作,从深圳、珠海到佛山、广州,深入农村、企业、社区、部队和科研院所进行调研。当他询问当地百姓“你们过得好不好”,很多人都说好时,习近平笑着说道:“你们过得好我们就高兴”。
确实,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习近平这两年的工作着力点。
在接受外媒采访时,他表示:“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习近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去庆丰包子铺和百姓一起吃包子,他在雾霾天去南锣鼓巷,不戴口罩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他在教师节去北师大看望师生,听到学生询问“总书记,我叫您习大大可以吗?”,他坚定地说“Yes”。
我们看到,两年多来,他走向田间地头,和老农共话桑麻,和拖拉机手谈发展;走进校园,了解大学生求职路上的喜忧;走进洪水过后临时搭起的帐篷,走进棚户区低矮的土房……他静静地倾听、细细地询问,零距离了解民情民意,了解民生需求,为中央的大政方针不断校正着方向,让国家的决策措施真正做到“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
每当和百姓在一起时,总能看到他“腼腆”的笑,因为在他看来,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最痛心的事:高干落马 食品安全
这两年,最让习近平痛心的事莫过于多名高层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相继落马。在2014年10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坦言,党培养一个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是很不容易的。这些年,一些干部包括一些相当高层次的领导干部因违犯党纪国法落马,我们很痛心。我们中央的同志说起这些事都很痛心,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在痛定思痛后,他直面问题,深刻反省,习近平指出,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原则必然会渗透到党内生活中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缠绕着党员、干部,“温水煮青蛙”现象就会产生,一些人不知不觉就被人家请君入瓮了。
为此他也清醒地意识到,古今中外,因为统治集团作风败坏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多得很!一定要引为借鉴,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问题。
于是,坚持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等一系列举措陆续出台。
除了痛心官员腐败,食品安全也是他的痛心点。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谈及食品安全问题时表示,食品安全社会关注度高,舆论燃点低,一旦出问题,很容易引起公众恐慌,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再加上有的事件被舆论过度炒作,不仅重创一个产业,而且弄得老百姓吃啥都不放心。“三鹿奶粉”事件的负面影响至今还没有消除,老百姓还是谈国产奶粉色变,出国出境四处采购婴幼儿奶粉,弄得一些地方对中国人限购。想到这些事,我心情就很沉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习近平重拳治理,为“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建立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精神,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强化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安全生产、损害生态环境、破坏网络安全等重点问题治理”,用法律刚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