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二论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16.10.2015  14:00

  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文艺评论既映照文艺现实,又参与文艺发展,它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在任何一个时代,文艺批评都是推动文艺发展繁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切实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砥砺其“磨刀石”品格,把好行进“方向盘”,是我们必须回答出且回答好的时代课题。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回答出、回答好这一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路径。他站在更高的历史和现实角度审视、布局文艺工作,其中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批判和鉴赏作品,敢于实事求是,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既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当前我国文艺批评的不足,也给出了突围重塑、改进创新的苦口良方。

  方向是文艺评论的灵魂。人的问题,是文艺创作的一个根本问题,同样也是文艺批评的根本问题。优秀的文艺批评,一定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人民币服务的,一定是对文艺负责而不是对某个文艺家负责的。为人民服务、对艺术负责的文艺批评,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为人民大众的文化利益鼓与呼,以人民喜好和民族审美作为批评标准,以提升民众思想和情趣为责任和使命。文艺批评为人民,就是要多讲人民听得懂的“人话”,少讲人民听不懂的“神话”;就是要多一些对人民群众文艺实践和思想情感需求的关注,少一些自说自话闭门造车的臆想呓语;就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准民众审美评判的“定盘星”,先觉先行先倡,推动形成社会新风尚。

  批评是文艺评论的品格。文艺评论要的就是批评,“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不是文艺批评了”。批评的品格,说到底,就是真实、鲜明、正直,实事求是,激浊扬清。不做人情的囚徒,不做利益的共谋,不做权威的陪衬,不做庸俗的跟班,敢于下手“剜烂苹果”,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无论是四平八稳一团和气和稀泥,还是夹带私货恶意棒杀“伪争鸣”,都是对批评品格的矮化和亵渎。自我解除了独立和批评品格的文艺评论,将不可避免地滑向功利化、庸俗化、圈子化。我们无法奢望乌烟瘴气、缺钙软骨的文艺批评能够给文艺创作指出正确方向,能够精心侍弄我们的精神家园,更遑论捍卫真知灼见、推动社会文化进步。

  文化自信是文艺评论的尺度。传统文化是文艺评论的血脉,几千年的传世经典中蕴含了许多独特珍贵的美学思想和理论创见,如《文心雕龙》《典论·论文》等,它们构成并世代滋养着我们的文艺及审美。不能盲目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剪裁创作实践,要随时警惕“言必称西方”的错误倾向。一提中国电影就“取经”好莱坞模式,一提中国电视剧就向韩剧美剧看齐,丢掉了文化自信,也自我限制了文艺评论的尺度。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艺理论评论。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守中国标准和中国尺度。

  加强文艺评论是一项系统工程,砥砺品格、清新风气、坚持导向、开拓阵地等等,哪一项都含糊不得,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人”上。答案再好也需要人去实践,去书写。俄罗斯文学历史中的璀璨和辉煌,离不开别林斯基等一批杰出的文艺评论家的“成全”,续写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胜景,也需要一批拥有真诚独立的品格、不流俗的理论个性、扎实的思想功底和定力的文艺评论人才。期待文艺评论工作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拓创新,为我国的文艺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