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讲“决心”与“智慧”

03.12.2015  11:42

  央视网讯(记者 刘颖)11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并阐明了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重大主张。讲话中,习近平引用雨果的话:“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室副主任田慧芳表示,“‘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表明中国走绿色低碳道路的决心和行动;另一方面呼吁各国各界紧密合作,将应对气候变暖作为一项全球事业,推动达成有约束力的、强有力的气候变化协议,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和智慧。”

  坚定决心绿色低碳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目的是达成关于2020年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协议。习近平指出,巴黎协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田慧芳就此表示,“巴黎协议只是建立后2020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元点,和全球2度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大差距,和全球走向绿色、高效、低碳发展道路的理想也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各国继续努力弥合差距,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中国已经明确提出2030年为排放峰值年,要实现到203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到20%左右,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等‘一揽子’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能源和气候政策。”

  习近平强调,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目前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中国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田慧芳解释,“绿色不只是一种理念,它同时也代表了一种路径上的创新,可以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中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并让环境成果惠及全国乃至全球。绿色发展也是全球的大趋势,中国经济走出去,贸易和投资行为必须考虑对伙伴国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对于当下深受关注的空气污染治理问题,田慧芳借此表示,“针对PM2.5,国务院发布治理大气‘国十条’,各省市也相继发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包含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报、空气重污染预警分级、空气重污染应急措施、预警发布与解除、组织保障、督查考核、社会监督等具体规定,并加大投入整治污染,严控污染源。新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把生态文明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等的法案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可以预见,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将是中国未来五年、未来十年发展的核心内容。”

  紧密合作贡献智慧

  田慧芳表示,“中国的经济体量虽然大,但目前还处于依靠要素效率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控排是中国的不二选择,但这一目标的实现要充分考虑中国还处于碳密度最高的后工业社会发展阶段。中国低碳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低碳发展也存在巨大的融资瓶颈,在新一轮全球治理结构调整中,中国首先需要创新发展路径,扩大国际合作。一方面通过G20、金砖、APEC等多边和区域平台,加强与其他国家在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沟通与合作,另一方面,通过继续深化贸易和投资合作,加大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资金与技术的输出力度,帮助最不发达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巴黎协议应该有利于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应该阻碍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合理需求。对此,田慧芳表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约束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不应该再走之前盲目追求数量级、粗放式的道路,应该更多依靠和应用清洁的技术、清洁的生产方式。实现这一路径最关键的一环是发达国家必须尊重历史责任,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提高发展中国家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这是全球走上清洁、高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根本保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协调的基础是坚持公约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尊重历史责任,兼顾各国国情,不能一刀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上的互补大于竞争,需要双方在坚持《公约》基础下,挖掘利益交汇点,各尽所能、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