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马尼拉时间 | 抓住今天!中菲关系更上层楼
国家主席习近平20日和21日对“千岛之国”菲律宾进行国事访问。在习主席此次太平洋三国之旅的收官之站,中菲两个南海邻居的关系跃上新台阶,合作掀开新篇章,其意义重大不言而喻。
最高礼遇 热情迎接
20日一早,各路媒体记者就在首都马尼拉阿基诺国际机场准备就绪,等待习主席到访的历史性一刻。
当地时间近午时,习近平步出专机舱门,菲律宾政府高级官员在舷梯旁热情迎接,军乐队奏迎宾曲。习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菲律宾政府和人民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
1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马尼拉,开始对菲律宾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在机场受到菲律宾政府高级官员热情迎接。(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人民友好交往是中菲关系的源头活水。在机场,菲律宾青年向习近平献上茉莉花环,传递出菲律宾人民对中国贵宾和中国人民的美好情谊。
1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马尼拉,开始对菲律宾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在机场向欢迎人群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隔海相望,一衣带水,交往千年,民心相连。正如习主席所说,中菲两国“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通”。也正因此,作为访问第一场活动,当天下午,习近平向菲律宾国父黎刹纪念碑敬献花圈。
11月20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黎刹纪念碑前准备就绪。(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习主席日前在菲律宾媒体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菲律宾国父、民族英雄黎刹的祖先就来自中国福建省晋江市。新中国的开国名将叶飞出生于菲律宾奎松省。他们都是两国人民共同的骄傲。”
11月20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黎刹纪念碑前准备就绪。(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当地时间下午4时40分许,习近平乘车抵达总统府。道路两旁,千名当地少年儿童挥舞着两国国旗欢呼。
11月20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总统府外欢迎人群中的少年儿童。(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杜特尔特为习主席在总统府前草坪举行了隆重欢迎仪式。习近平在杜特尔特陪同下检阅仪仗队。
1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马尼拉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举行会谈。会谈开始前,习近平出席杜特尔特在总统府前草坪举行的隆重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1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马尼拉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举行会谈。会谈开始前,习近平出席杜特尔特在总统府前草坪举行的隆重欢迎仪式。这是仪式结束后,两国元首共同前往总统府主楼。(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两位元首从总统府草坪一起步行到主楼举行会谈。仪仗队礼兵高擎五星红旗全程随行。沿途,主人特意安排当地艺术家伴随着菲律宾传统竹管弦乐翩翩起舞,展示菲律宾美好的传统文化。
11月20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总统府,当地艺术家准备就绪。(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菲律宾人民的热情欢迎、特别是孩子们欢快的笑容令人感动。”习近平主席对杜特尔特总统表达感谢之情。
习近平主席还欣然提笔在贵宾簿上题词:“祝中菲友谊万古长青”。
提升关系 务实合作
会谈中,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在相互尊重、坦诚相待、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基础上建立中菲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1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马尼拉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习近平说,双方决定建立中菲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符合两国民众期待,适应双边关系发展要求。双方要把安全、发展、人文三大支柱领域合作扎扎实实推向深入。
杜特尔特表示,这是中国国家主席13年来首次到访,具有历史性意义,是两国关系的重要里程碑,将掀开两国伙伴合作的新篇章。
坚持合作谋实。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有关“一带一路”共建、油气开发合作等近30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新的合作规划蕴藏着中菲关系发展的新动力,书写海上丝路新篇章,助力双方共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双方还表示要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合作。杜特尔特特别提到,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中国是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
1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马尼拉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会见记者。(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21日,习近平主席在马尼拉会见了菲律宾众议长阿罗约和参议长索托这两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他们一致认为,当前菲中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
一份共识丰富的中菲双方联合声明,为习主席访菲画上圆满句点。两国元首一致认为,将中菲关系提升到更高水平符合两国及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两国元首同意保持密切高层交往,加强对双边关系的引领规划。
习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援引过一句菲律宾谚语:“抓住今天,才能不丢失明天。”
和平契机,发展契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经历风雨,又见彩虹,短短两年多,中菲关系发展成果丰硕,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更为地区和平稳定作出了贡献。以习主席此次历史性访问为契机,中菲双方正共同把握历史机遇,乘势而上,携手开辟中菲关系更美好的未来。(文字记者:孙浩、郝薇薇、蒋国鹏、袁梦晨;编辑:刘鹏、林晶)
编辑:胡立荣 责任编辑:徐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