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铁腕反腐:不是没有掂量过,但认准了人民的期待

04.01.2015  17:41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账号今日关注“习近平谈铁腕反腐:不是没有掂量过,但认准了人民的期待”。全文如下:

  今天是201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

  今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新华社的一篇长篇述评,有8000多字,题为《领航中国,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述评》。熟悉中国媒体的人都了解,在如此显著位置刊发,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一定是要传递一些重要信息,细读可以看出,国家通讯社实际上正是围绕着4句话来解读十八大后中国的变化。

   四句话读懂习近平的执政团队

   ◎第一句话讲了执政理念:“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马年正月初八,黑海之滨的索契,习近平用质朴的话语,回答俄罗斯电视台记者的提问。这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告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庄严宣示。

  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人民,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支撑点。

  总书记有句座右铭——“勿忘人民,甘作奉献;鞠躬尽瘁,奋发有为。”

  总书记爱听一首歌——“我住过不少小山村/到处有我的父老乡亲/小米饭把我养育/风雨中教我做人……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总书记心中有榜样——“后来,我当知青、上大学、参军入伍、当干部,我心中一直有焦裕禄同志的形象,见贤思齐,总是把他当作榜样对照自己。”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习近平特地把兰考作为联系点。

  2014年3月和5月,习近平两赴兰考,号召党员、干部以焦裕禄为镜,学习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新华社记者兰红光 摄)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总书记深沉的为民情怀浸透在日日夜夜的时间里、点点滴滴的行动中。

  一页页工作日志,一张张出行地图,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中央领导同志调研的脚步遍及大江南北。

  自古来,顺民心者得民望。

  北京四季青敬老院,习近平与老人们的合影摆在很多老人的床头。一年前,这里的老人们希望能与前来看望他们的总书记合影留念,习近平欣然答应,并细心嘱咐“照片要给每位老人家都送一张”。

  平易近人,春风化雨。亿万中国人从总书记身上感受到亲人的气息,感受到温暖的力量。

  “老梁,给你们带来一份纪念品,祝你们生活幸福。”2014年12月19日,澳门物流工人梁志华家,从孩子上学到大人工作,从家庭收入到住房支出,习近平问得很细很细。

  国家最高领导人和百姓的距离有多近,国家的凝聚力就有多强。

  2012年11月29日,国家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提出,看似不经意,实则深思熟虑,意蕴深远——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面临的是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中国。

  执政中国,当务之急就是凝聚共识。

  “凝聚共识最重要的就是要找最大公约数。”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孙业礼说,“中国梦就是这个最大公约数。”

  中国梦构建起与世界合作共赢的新平台——2014年岁末,一本以9种文字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行销全球,引起强烈反响。

  “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2015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烈宣示。

  把人民放在心中,用梦想凝聚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执政理念,正焕发出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