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海考察回访:亲历者披露暖心细节

26.08.2016  07:08

  八月的青海高原,天高气爽。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东市、西宁市等地调研考察,就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推 进脱贫攻坚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访了农村牧区、企业、环保科研单位。循着考察足迹,记者回访了和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部分干部群众。

  这是8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考察时同村民合影。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青藏高原话生态 合力确保“中华水塔”“一江清水向东流”

  一场透雨洗过的戈壁新城格尔木市,空气中散发着泥土的清香。位于市郊的藏族村庄三江源生态移民新村长江源村,沉浸在幸福和喜悦之中。两天前,习总书记来这里考察调研,令当地干部群众倍受鼓舞。

  “总书记就坐在这里跟我们拉家常。”57岁的村民申格满脸笑意,指着摆放了一条象征尊贵与吉祥的黄色哈达的沙发回忆当时场景:“总书记问家里有 几口人?盖房子自己花了多少钱?搬迁前后生产生活有啥变化?言语间都是家常事,但能感到他深深牵挂生态移民,时刻关注三江源生态环境。”

  这是8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看望藏族村民并与他们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格尔木是申格的“第二故乡”。2004年,申格家和百余户牧民响应政府“退牧还草”的政策号召,卖掉牲畜搬离长江源区,来到了位于海西州格尔木市郊的移民新村,开启了新生活。

  “移民前,我们在海拔4700多米的草山住帐篷、睡地上,点的是羊油灯。搬迁后,住上了国家盖的新房,睡在了床上,家具家电也齐全了。”申格说,“总书记说我们的幸福生活还长着呢,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这让全村人很激动,也很有信心。”

  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 实施,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拓宽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的路子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23日,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通过远程视频监测系统察 看黄河源头、澜沧江源头实时画面时,总书记与几百公里外的一线生态管护员和基层干部进行视频连线,了解生态奖补资金发放、生态管护员人力配备、雪豹等野生 动物保护情况。

  “总书记问了我家退牧后的生活来源,当得知除了 担任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每月有1800元工资,还有草原生态奖补金、取暖燃料补助、打工收入等后,他微笑点头,告诉我一定要负起责任保护好三江源生态,这 让我们牧民管护员有压力也更有动力。”在黄河源头扎陵湖畔与总书记视频对话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牧民更登尖措说。

  8月23日,青海省环保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工作人员丁玲玲在操作电脑。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生态保护少不了人才、技术的有力支撑。“总书记对我们年轻人扎根高原从事生态环保科研工作感到很高兴。”青海省环保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工作人员丁 玲玲2012年毕业后扎根青海的情况得到总书记认可。她说:“过去我们利用国外技术搞遥感监测仍有不足,如今我们运用国产先进技术为三江源乃至青藏高原生 态保护提供更为详实可靠的基础数据资料。牢记总书记的鼓励,我们将继续提升环境监测天地人一体化能力,多方合力确保‘中华水塔’‘一江清水向东流’。”

  扶贫新村问民生 建好新居开好头,脱贫不愁更有盼头

  这是8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新村建设工地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情况。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总书记进村先到了我家,刚盖的新房子里连个凳子都没有,总书记就站着跟我们老俩口说话。”今年63岁的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村民吕有章语气有些激动,“总书记把三间房和院子里外走了一遍,看房子格局,摸着炕沿问冬天取暖,还看了院里的自来水管。”

  8月23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村民吕有章,指着村子旧址的照片对记者讲述与习近平总书记见面的情景。 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有“彩虹之乡”美誉的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自然景色雄奇秀美,但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五十镇班彦村五社和六社的100多户人家零散分布 在山梁沟坡间,长期喝窖水,种庄稼十年九旱,村里群众曾给省长写信表达想要搬出穷山沟的强烈愿望。精准扶贫实施以来,班彦村易地搬迁项目开工建设,祖祖辈 辈固守在大山深处的贫困村民将住进山下的易地扶贫新村。

  班彦村党支部书记李成英告诉记者,搬下来住新房每户享受8万元住房补贴款,6万元旧居退耕复垦补偿款,6万元院墙、院内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款。 山上的耕地继续种小麦、油菜、马铃薯等口粮,新居院里有牲畜养殖区,还可以种菜,年轻劳动力参加政府组织的烹饪、电焊等技能培训可外出打工,一系列措施确 保村民们“搬得出、稳得住、易地搬迁能致富”。

  52岁的吕有金也是享受易地搬迁项目的贫困户,看了几次新房心中好欢喜。“家里的扶贫手册、贫困户精准管理手册、医保卡,总书记都仔细看过了, 还问了我们搬入新村后种地养羊、外出务工、孩子上学等方面的打算。我告诉总书记,我和老伴有病住院能报销80%,俩孙女上幼儿园再也不用上山下山,儿子学 泥瓦匠去工地上干活挣钱。这搬进新居开好头,脱贫不愁日子更有盼头。”吕有金说。

  海东市副市长韩永东说,“十二五”海东贫困地区的电力、饮水、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已大幅改善,积累了丰富的扶贫经验,“十三五”干部群众共同发力,有信心实现海东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绿色发展再鼓劲 光伏全产业链打造、盐湖资源循环利用要苦干钻研再创新

  走进国家电投黄河水电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绿树掩映下的现代化厂房排列整齐,厂区门口“艰苦奋斗,同心超越”的条幅引人注目。借助在水、光、风、土地方面的资源禀赋,青海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打造光伏全产业链,把总书记有关能源发展的要求落在实处。

  打造多晶硅制造—切片工艺—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一体的垂直、协同光伏产业链,建成850兆瓦龙羊峡“水光互补”项目使光伏发电 稳定性与水电相媲美,探索草原植被种植以减少光伏项目土壤水分蒸发量……至2015年底,青海省电力装机达到2171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80%以上。

  8月23日,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谢小平对记者讲述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的情况。 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谢小平说:“总书记在参观中提出许多细致的问题,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 视,对科技人员埋头苦干的肯定。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千方百计推进光伏产业技术升级,把科技成果创新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动能。”

  实现资源环境协调永续也是绿色发展的核心要义。在格尔木察尔汗盐湖边,中国最大的盐湖开发企业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兴富向总书记详细介绍了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和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创新突破。

  “察看了现代化采盐船作业和镁、锂、钾相关盐化工产品,总书记对我们提出要求,要珍惜盐湖资源,要加强顶层设计,要统一规划,要实现绿色开发, 要站到国家的层面把盐湖的资源开发得更好。”王兴富说,总书记强调全国都应该走生态保护和循环利用的协调发展之路,我们青海更应该要把这件事情办好,发挥 示范作用。

  公司采收车间主任苏广建说:“总书记关注盐湖事业发展,问一句‘辛苦了’,我们就更不怕吃苦了。能为祖国作贡献,我要珍惜这样的幸运。”

  回访中,大家表示,一定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继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为青海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构筑绿色发展的新高地贡献力量。(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记者:王大千、骆晓飞)

   新华社评论员:推进绿色发展 共筑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目标,不仅对青海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明确部署,也为各地各部门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指明了行动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

  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是不可抗拒的发展规律。就此而言,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利用。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实践证明,在三江源地区限制或禁止开发,不是妨碍发展,恰恰是有利于发展。一些地区大力修复生态,实现从卖资源到“卖风景”的发展方式转身,同样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之道。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不矛盾,要实现二者的双赢,就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深刻的教训。当前,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彻底扭转这种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对各级干部来说,要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决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因小失大、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的老路。从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到要求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应“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再到提出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工作部署,贯穿着一条鲜明的思想主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担当起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责任。

  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关键是真抓实干、落实到位,闯出一条发展新路子。摆脱“傻大黑粗”的高耗能、高污染困境,就要走发展循环经济这条必由之路,加强产业流程、技术、工艺创新,才能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让宝贵资源永续利用、造福人民。对青海这样集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生态屏障区等于一身的地方来说,更要全方位打好“生态牌”、念好“生态经”。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城乡建设,加强环青海湖地区生态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等建设,搞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好生态移民,通过改善生态推动脱贫攻坚,才能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致富圆梦的最大资源、最大靠山。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建设基于良好生态环境的健康中国,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让我们行动起来,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共筑生态文明,奋力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境界。

        编辑:栾美群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