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漠乡中学教师:为劝孩子上学与家长打架
08.05.2015 18:03
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95%。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塔瓦库勒乡中学2014年年底的“到校率”。
而在这之前的好多年里,这个中学的“到校率”一直在30%上下。 在多数时间里,阿卜力米提·麦提托合提校长和全部老师的最重要工作不是怎么提高教学质量,而是如何让学生回到学校。 “到校率”是最重要的指标 塔瓦库勒乡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一条沙漠公路连接着它与86公里外的和田市区,除此以外,它被沙漠紧紧地包裹着。 上午10时,塔瓦库勒乡中学的孩子们陆陆续续到达学校,开始一天的课程。两节课后的大课间休息,孩子们会集中在学校北面的土操场上,各班班主任清点人数,统计每个班级的学生到校率。最后,由校长将数字汇报给乡政府教育办主任。 每每看到操场上密密麻麻的学生,塔瓦库勒乡中学校长阿卜力米提·麦提托合提总是有些激动。“到校率终于从以前的30%左右,提升到现在的95%以上。”以前学生都不愿意来学校,老师想教学,教室里却没有学生。 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去学校? 当过几年班主任的玉麦尔江·阿克木江说,孩子不来上学,多数原因在家长。 “家里劳动力本来就少,得让孩子帮忙做家务。”“上学有什么用?还不如直接去外地打工赚钱。”“村里有些孩子毕业回家后还不是没事可做?”“你们凭什么强迫我的孩子去上学,我又没犯法。”这是一些家长不想让孩子上学的说辞。 抓“到校率”是学校老师和村干部的主要任务。每周五,各班班主任和各村村委会主任组队家访,挨家挨户地劝说孩子来上学。 面对这种家访,有的家长和老师、村干部捉迷藏。一会儿说孩子不在,一会儿说孩子病了,就是不想让孩子去学校。更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死了,结果警察去查户口时发现这个家长在撒谎。 学校里的一位双语老师回忆,因为劝学的事情跟家长吵架是常事,打架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每天上完课,就要骑着摩托车去找那些没来上课的孩子,自己备课的时间少,陪家人的时间更少。 在老师和村干部不停地“打扰”劝说下,一些家长迫于无奈开始让孩子们重返校园,但在上学前,必须先做完家务。 让学生准时到校,也是一件很难的事。 22岁的李晨晨(化名)老师忘不了她在塔瓦库勒乡中学的第一堂课。 2013年10月初,李晨晨来到这所乡中学任教,她的第一堂课恰好是那天的第一节。走到教室门口,门紧锁着,一个学生也没有。李晨晨跑去找该班班主任,班主任告诉她:“第一节课一般都没什么人,习惯就好。” 李晨晨愣在那里,她怎么也想不通,这也叫学校?自己没能完成这堂课,居然是因为没有学生来上课。直到下课铃声响起,班里才坐了5个学生。走出教室的那一刻,她自己也困惑了,“这以后怎么上课呢?” 从2014年起,乡政府开始组织力量提升“到校率”。村主任每天早晨在广播里大声通知孩子们上学的时间,催促孩子们上学,或直接到家里去叫。而乡政府教育办主任卡哈尔·麦麦提明每天的工作就是——保证学生按时到学校。 乡政府的参与让学校老师松了口气,不必每天再为让孩子上学跟家长吵架而烦心。 慢慢地,学校里学生多了起来,每天第一节课的情况也有了好转。 9年级学生果海尔妮萨·麦提如孜终于可以按时上学了。因为所住村子距离学校远,学校将她归为免费住宿生。 没住校时,她每天都要帮助家人种地、喂牛羊、做饭,7岁时就已能为家人做出所有饭菜。如果家里家务活吃紧,她只好旷课,她的班主任也常到家里叫她去上学,“可家里事情多,我也没办法”。 住校时想家了,她就跑去校旁的公用电话亭给家里打电话,或是借用同班男生的手机。学校里的男生基本人手一部手机,果海尔妮萨说,她身边没有女孩子用手机,因为家长担心女孩子通过手机学坏。 截至2014年年底,该中学第一堂课的准时率由以往的不到5%,上升到70%以上。 自从南疆地区推行了十二年义务教育,再加上乡政府的不断家访,该中学走进高中的学生由2012年的30多人,上升到2014年的600多人。 不过,卡哈尔也坦言,每到春播、秋收季节,到校率的管理相对较松。因为有些孩子的家庭确实有困难,家里的农活实在离不开他们,对于这样的情况他只能理解。 每天上下学,乡政府为塔瓦库勒乡中学提供的校车都会拉着满满两车的孩子穿梭在乡里18个村。县政府给予乡政府资金支持,每月包租两辆公交车负责接送离学校远的孩子,每月包租公交车花费1.8万元。 随着到校率的提高,坐校车的孩子多了,可校车的容量似乎有些不够,卡哈尔最近一直都在忙着申请新的校车。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08.05.2015 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