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校周边书店10年关门一半 谁来“拯救”校园书屋
山师附近的一家书店为了生计兼卖杂货 记者朱士娟摄
9月初,新学期刚开始,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高校校园书店基本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对高校校园书店数量、规模、书店性质、经营状况开展摸底调查。在爱书人看来,对身陷“倒闭潮”中的校园书店而言,这或许是一根“救命稻草”。在高校云集的省会济南,校园书店的生存状况如何?你求学时逛过的老书店是否还在?29日,记者走访山大、山师等驻济高校校内及周边的民营书店,发现近10年间,它们中至少一半没能挺过“倒闭潮”,山大“小树林书店”等济南人耳熟能详的校园书店已不见踪影,山师周边几家苦苦支撑的书店则一边卖书一边卖起杂货。
“小树林书店”呢?怎么悄悄地就不见了
提起山东大学的小树林,很多济南人都对它印象深刻,不论是校内学子还是校外人士,忙碌之余到葱郁的小树林走走、坐坐,都是一种享受。而紧挨山大中心校区南门并以“小树林”命名的“小树林书店”,也同样被不同年龄层的人所熟悉,俨然成了山大的一个“文化坐标”。
29日,记者来到山大中心校区南门,相比北门和西门,南门附近的书店最为集中。在过去的很多年,山东大学出版社书店、新华书店和“小树林书店”在这里呈现“三足鼎立”状态,前两家书店在南门对面,“小树林书店”开始在山大南路和山大路交叉路口的东南角,后来搬到了东北角的鲁能科技大厦地下一层。记者发现,山大出版社书店和新华书店还在,里面只有三四个看书或选书的人。“小树林书店”却不见了踪影,以前挂在鲁能科技大厦一楼显眼位置的书店招牌被一家银行的招牌取代,通往地下的通道也处于关闭状态。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消失了,我记得去年想去买事业编考试书的时候就没找到。”已经工作的山大毕业生小关告诉记者,在她的印象中,这家书店好像悄无声息地就没了。29日下午,记者致电该书店在网上留下的联系方式,接听电话的人表示,书店已经不在那里,她也不知道是搬家了还是倒闭了。另一位山大毕业生告诉记者,在山大校内也有一家校园书店,位于老图书馆一层。
记者循着这个线索来到山大图书馆,没有在一层找到书店。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确实曾经有家书店,但关门已经两三年了,图书馆装修后将原来书店大门的位置封死了。“你看,现在那面墙就曾经是书店的门口。”该工作人员指着图书馆一层东北角的一面墙说。一位认识该书店老板的毕业生透露,这家书店从校园内搬出后,又在山大北门外干了一阵,后来还是因经营困难倒闭了。这家书店的老板有股书卷气,时不时会到校内听讲座。
山师周边6家书店,只有3家还在苦撑
29日中午,记者来到高校更为密集的文化东路,在山师周围方圆1公里内用手机搜索书店。百度地图显示,此范围内有6家书店,有5家集中在历山东路与山师东路中间的文化东路上,另1家在山师东路上。记者根据地图上的书店坐标依次寻找,发现在文化东路上的5家只有2家还开业,分别是山东师大书店和新华书店的音乐书店,另外3家书店已不见踪影,被眼镜店或餐饮店代替。消失已久的致远书店还显示在地图上历山路与文化东路路口东南角,现址上是一家眼镜店。眼镜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致远书店四五年前就关门了。另外2家消失了的书店,也已改换门庭。
记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继续寻找位于山师东路上的那家书店,结果让人欣慰:它还在继续营业。书店“润泽书屋”的招牌已经有些褪色,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开这家店已经有十多年了,感觉日子越来越难过。”书屋老板赵女士提起书店的经营情况皱起眉头,在她的印象中,往日最辉煌的时候,周围有近10家书店,而现在所剩无几。虽然她还在坚守,但日子一天比一天难。
记者在山师校园内转了一圈,只在该校餐厅旁边的一个小角落里寻找到一家书店,这是一家专卖教辅书的书店,面积不足10平方米。一位山师1999级毕业生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中,他上学的那个年代,校园内至少有两三家书店,有时候还会有书摊,什么书都有。后来他留校任教,感觉近10年来,传承文化与人文精神的真正意义上的书店没有了,留下的只是卖考试类用书的“实用性”小店,书摊也再难见到。
转卖教辅也分淡旺季,大学外迁雪上加霜
“以前我们书店以卖大学教材为主,后来慢慢向卖考试类用书转型了。”山东师大书店店长告诉记者,该书店已经开了将近20年,算是山师周围资格比较老的书店了,现在也是在苦苦支撑。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想办法转型,除了卖书还卖各种日用品。
记者在该书店看到,几十平方米的店面,书所占空间不足一半,其他空间被文具及各种日用品“占领”。其中写有“畅销书”和“新书名著”的书架上摆放的并不是书,而是各种日用品。“如果不卖这些东西、光卖书,真的很难维持了。”该店长介绍,目前还是以卖书为主,其他还是辅助,现在卖得比较火的有考试类图书、社科类图书和儿童书,纯文学类的书买的人比较少,但即使是卖教辅书,也得分淡旺季,一般下半年考试多的月份卖得好,上半年就“卖不动”。
而“润泽书屋”老板赵女士也坦言,为了维持生计,她也开始卖饮料、饰品等杂货。“电商和盗版书对我们冲击很大,再加上运营成本增加,实体店越来越不好做了。”赵女士说,她每年光租金就得交10万元,为了生计,她有空的时候还给人串珠子挣钱,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她不敢雇人,什么活都是自己干,即使如此,一年下来有时还会入不敷出。另外,校园周边书店受大学外迁影响很大,以前书店的客源不仅有山师的,山艺、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也会来买书,但随着这些学校主体搬至长清,学生少了,来看书买书的学生就更少了。
马上评论 谁来“拯救”校园书屋?
在数字阅读和电商的双重冲击下,校园书店消失难道是大势所趋?有什么办法能保住它们?
“现在学生想看书,一方面可以去图书馆借阅,另一方面可以从网上直接购买,这两种方式都在冲击着校园实体书店。”山师一位老师说,他每年购买的传统文化类和少儿类的图书都在500元以上,但这些书他基本全在网上买。在他看来,如果校园书店走商业模式,要实现盈利是很难的,毕竟免费的图书馆就是一大竞争;而如果不走商业模式,一方面需要学校“顶层设计”、加大对公益书屋的投入,另一方面需要大学生参与进来,自我运营管理,把书屋打造成不同于图书馆的,有特色、有活力、有理想的文化交流平台,才能让书屋重现生机。“必须有鲜明的特色才能生存,这是它们的生命线。”
此前有媒体曾调查过,66%的受访者希望实体书店“集休闲学术于一体,经常有沙龙活动”,22%的受访者期待“超市自助式书店”。每家被采访的校园书店的老板都发出了共同的声音,那就是“求扶持”。校园书店应该享有一方空间毋庸置疑,但唯有积极展开“自救”,例如设计特色活动、举办人文讲座,或许校园书店方可重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