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时代的“最前线”:医护人员队伍压力倍增
CFP供图9月15日,中秋佳节,济钢总医院一体化产房的护理人员为当日凌晨出生的婴儿进行健康护理。
核心提示:青岛妇儿医院产科王丽说,“8月份,我们一共接生了1400多个孩子,同比增加了80%还多。这个数量现在已经是常态了。放在两年前,一个月出生人数也就五六百。”
9月15日,怀孕20周的卞成凤值白班。8个小时里,巡房、内检、接生,卞成凤一样工作都没落下。
全面二孩时代的生育高峰,着实考验着现有医疗资源的应对能力。
9月15日,中秋佳节。原是举家团圆的日子,24岁的吴丽却在下午4点半准时换上工作服、走进产房,和同事交接班。
“现在还有5个,8床还没破水,胎位正常;9床打了催产素,开了不到一指,胎位不大正,今晚够呛能生;10床是个双胎,28周,正在保胎……”吴丽一边听同事介绍情况,一边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她说,下午4点到晚上12点这个时间段,是产科最忙的时候,她怕自己忙起来脑子不够用。
“以前老听大家说生育高峰,我一直没什么感觉,直到两周前开始工作,我才算长了见识。”不久前,吴丽被分配到青岛妇儿医院产科分娩区担任助产士。短短两周的工作经历,就让她对于二孩政策、生育高峰这些新闻报道中的词汇有了真切的认识和感受。
干了28年助产士
从来没这么忙
今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政策落地后,社会生育意愿得到集中释放,一波生育热潮突如其来。一周前,吴丽值大夜班,8个小时内,就有18个孩子来到这个世上,整个产房一晚上都“热闹得不可开交”。吴丽回忆说,那天交班时,大家都已经累得说不出话,有的同事家也不回了,直接就倒在值班室床上睡了。
“8月份,我们一共接生了1400多个孩子,同比增加了80%还多。这个数量现在已经是常态了。放在两年前,一个月出生人数也就五六百。”吴丽的同事王丽说。她一工作就在产房,干了28年助产士,从来没有遇到像今年这么忙的情况。“这才只是刚刚开始,真正的二孩生育高峰预计在10月份以后才来。”
据中秋之夜值班的产科主任许茜介绍,由于是专科三甲医院,青岛妇儿医院每年新生儿出生数量在青岛市是最多的。为了迎接生育小高峰,医院今年的产科床位已经增加到了200张,使用率几乎天天都是百分之百。
感受到生育高峰压力的,不只这一家医院。门诊量平均每天300人,分娩量一个月600人,105张床位全满,单人间不得不改成双人间。这是青岛市立医院东院产科今年5月以来的常态,这些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都翻了一番。
据市立东院产科主任纪向虹介绍,由于产科门诊量明显增加,医院今年新改造了一个候诊大厅,开放诊室数量也从2个增加到4个,还特意从别的科室调派人手充实到产科,“为的就是更好地应对生育高峰”。
记者从青岛市卫计委获悉,今年1至4月,青岛市共出生27448人,较去年同期增加6407人,增幅为30.45%。其中男孩14184人、女孩13264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94。从已出生人数和孕情监测数据分析,今年出生人数明显增加主要由全面二孩政策、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数量较大和属相偏好推迟生育等因素叠加造成。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后,未来几年人口到底能增加多少呢?据青岛市卫计委统计,目前全市约有100万个已经生育过一个孩子的已婚育龄妇女符合全面二孩政策,占全市已婚育龄妇女的67.6%。按照有关研究测算,如果其中30%生育二孩的话,新政策造成的增量和存量叠加,每年全市二孩生育可能达到7至8万,再加上每年5万左右的一孩生育,近三年全青岛市将增加36万人左右。据推算,今年青岛市户籍人口出生有可能达到10至12万,较去年增加50%以上。
这也使医院产科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大医院产科人满为患,优质医疗资源更为稀缺,加之部分医护人员也加入到二孩生育的行列,使原本就不足的产科医护人员队伍压力倍增;另一方面,孕产妇数量尤其是高龄孕产妇数量增加,由此带来产妇及新生儿患病及死亡风险升高。
“以往罕见的高危重症
越来越多见”
9月15日晚上8点10分,孙晓娜(化名)终于被推出了手术室,母子平安。这个消息让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家人放了心。
“她的情况挺危险,凶险性前置胎盘。也就是说,二胎胎盘发育时,长在了一胎剖腹产的疤痕上了。即使是再次剖腹产,对产妇威胁也相当大,胎盘从子宫里剥离出来时,很容易出现大出血。”刚给孙晓娜做完手术的许茜主任说。
根据许茜的经验,虽然遇到此类危险情况的几率不高,但二胎产妇中,确有不少发生妊娠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而且二胎产妇疤痕子宫需要再次剖腹产的数量很多,这对于医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青岛市卫计委测算,青岛市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的妇女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有38万人。她们中有二孩生育意愿的,便会抢搭生育年龄末班车,成为高龄高危产妇。
针对这些高龄产妇,许茜建议,有意生育二胎的夫妇在准备怀孕之前,最好先到医疗保健机构做一次全面的孕前检查,请专业医生判断男女双方是否适宜怀孕,接受科学备孕、孕前优生指导。
一组产科用血数据,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高危孕妇数量的增加。记者从青岛市血站了解到,今年青岛市各大医院妇产科用血量增幅较大。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青岛市二级以上综合及产科医院收住产妇总人数70142人,其中用血人数1191人。输注红细胞类3116.5单位,同比增长124%;血小板209个治疗量,同比增长51%;冷沉淀1263袋,同比增长242%;血浆238730毫升,同比增长207%,预计下半年还会有较大的增长。
纪向虹主任也提醒,随着二胎产妇的增多,一胎剖宫产的后遗症逐渐显露出来,例如疤痕子宫导致子宫破裂,凶险性前置胎盘等。“这类以往罕见的妇产科高危重症,现在越来越多见。”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35岁以上高龄孕产妇人数有一个明显增加,发生妊娠并发症的数量增多,这就使得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增大。所以,我们在关注产妇的同时,还应该重视预防出生缺陷。”纪向虹主任表示,出生缺陷已成为我国婴儿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要减少出生缺陷,关键在于预防。
能顶大梁的“中人”
好几个怀孕在身
怀孕20周的卞成凤,站久了腰就会有些不舒服,但记者9月15日在青岛妇儿医院产科看到卞成凤时,她正在值白班。8个小时里,她们一组人共接生了14个新生儿。巡房、内检、接生,卞成凤一样工作都没落下。
她说,怀孕前三个月孕吐反应挺强烈,但是由于科室里人手刚刚够用,“一个萝卜一个坑,少了谁都没有人可以替补”,所以她一直没有请假。现在孕吐反应结束了,她还是正常上班,忙起来一溜儿小跑,有时都忘了自己是个孕妇。
“我也刚成为准妈妈,现在才两个月,还是不太稳定的敏感期。所以组里其他同事都尽量照顾我,让我少干点活儿。”和卞成凤同组的周晓菲怀孕刚8周,尽管家里人都劝她请假安胎,但她一直坚守岗位,即使是中秋节,也没有申请休息或者调班。她说,只要身体状况允许,自己会在分娩前站好每一班岗。
记者了解到,青岛妇儿医院产科一个值班组共5个人,从年龄结构来看是老中青都有,但像王丽这种干了28年助产士的“老人”,大多有身体健康问题,而像吴丽一样的“新人”基本上还处于熟悉工作的状态,能顶大梁的也就是周晓菲、卞成凤这类“中人”,可是她们又都处于黄金生育年龄,好几个都怀孕在身。因此,实际上大家都在超负荷工作。两年前青岛妇儿医院产科还提供导乐服务,如今却因为人手有限取消了该项服务。
在青岛各大医院,身怀六甲仍然坚持在岗位上的妇产科医护人员不在少数,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妇产科临床护理人员的不足。全面二孩时代的生育高峰,着实考验着现有医疗资源的应对能力。
“这种状况,与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产妇就诊意愿更加趋向于大医院有关。”青岛市卫计委副主任杜维平介绍,目前青岛市各助产医疗机构和床位数量总体能满足接生需要,但没有形成有序的分诊和生产体系,所以“接产大户”多集中在大医院,造成门诊量激增、检查难、床位紧张等诸多问题。
例如,部分区市的二级医院和市区内的部分三级医院产科,一直处于床位饱和、医护人员满负荷工作状态。上半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齐鲁医院(青岛)、青岛市中心医院等10家医院床位使用率均超过100%。与之相反,一些基层医院却面临“吃不饱”,接生人数不多的问题。
除此之外,产科、儿科医护人员不足,产期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功能用人也存在缺口,都是下一步卫生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
杜维平表示,青岛市卫计委将动态公布产科床位使用情况,定期公布哪些医院床位已满,哪些医院床位有剩余,引导产妇合理选择助产服务机构。同时,市卫计委还将加强分级诊疗,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会诊网络和机制,确保急救通道畅通等措施,让集中在少数大医院接生的情况有所缓解并逐步得到解决。(记者 李媛 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