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山:郑道昭“云峰石刻”连接四海友谊桥梁
胶东在线5月24日讯 (记者 侯嘉伟)24日,2016“避暑胜地·宜居烟台”全国媒体烟台采风行成员来到了享誉中外的“云峰石刻”“笔架山”——云峰山。在历史上,被誉为“北方之圣手”的郑道昭曾在此山留下了17处宝贵题刻。而如今,云峰刻石不仅是书界圣地,更是连接四海友谊的桥梁。
“云峰刻石”铸就“书界圣地,四海桥梁”
云峰山位于莱州市南7.5公里处,三座山峰东西一字摆开,酷似中国传统的笔架,所以当地人又叫它“笔架山”。
云峰山内林壑优美,山青水秀,"春桃"、"夏槐"、"秋枫"为三时绝景。自山麓至山顶,分布历代刻石37处,闻名于海内外的北魏光州刺史、著名书法家郑道昭于公元511年,在此山留下了宝贵题刻17处,均刻在山内险峻的摩崖之上。其中,著名的《荥阳郑文公之碑》高2.8米,宽3.6米,为魏碑之冠,另有《论经书诗》、《观海童诗》等亦为名刻。其字体承隶启楷,书法谨严浑厚,苍劲飘逸,历来为金石家、书法家所推崇,是研究中国字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而也正因为它上面的“云峰刻石”,使其成为了中外游人神往的地方,尤其是文化品位比较高的人,鲜有不到这文化瑰宝荟萃之地一游的。国内外著名书法家、学者不仅来此访谒碑林,更是留下了大量的书画墨宝。日本书道学者对云峰刻石更是推崇备至,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学童,每年来此访碑者络绎不绝。云峰刻石不仅是书界圣地,更成了连接四海友谊的桥梁。
郑板桥云峰山题匾:“难得糊涂”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题过几副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据说,“难得糊涂”四个字是在山东烟台莱州的云峰山写的。有一年郑板桥专程至此观郑文公碑,流连忘返,天黑了,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涂老人”,出语不俗。他的室中陈列了一块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十分叹赏。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板桥认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印。因砚上背尚有许多空白,板桥说,老先生应该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宝贵之门也。”他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板桥一看大惊,知道老人是一位隐退的官员。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见砚背上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延伸阅读:云峰山: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94年文物古迹旅游”也将云峰山的石刻做为入选的景点。此外,郑道昭书法被推为楷书之最,是研究中国文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的宝贵资料。
该景点主要接待文化旅游团,每年接待日本书法爱好者600多人。近年来,国内书法爱好者和当地群众也常登山游览。从城区沿三蓝路向南直行4公里,向东行3公里,即到达,进山路是水泥路,宽5.5米,直达云峰大型停车场。当地土特产有莱州毛笔、玉雕、草编,以及螃蟹、对虾、文蛤等海鲜。坐落于山林的云峰大殿,建于1984年,内设云峰山管理所、郑道昭纪念馆、休息室、购物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