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产品”:大学生创客的生意经

14.08.2015  11:38

  市民想要吃得健康、放心,却不知去哪里寻找健康食材,农民费心费力培育的绿色果蔬,却难走向更广阔的市场。7名青岛农业大学毕业生,从这个矛盾中嗅到了商机,毅然辞掉工作,在城阳区成立“小苹果快送网”,当起了农产品的“搬运工”。运营4个多月来,快送网活跃粉丝数已突破2万人次,购买客户已达1000多人次,分布于岛城100多个小区,其中城阳小区占60%,间接帮助了2000户农民销售优质农产品。

  线上销售绿色农产品

  “小苹果快送”团队每天的工作忙碌而充实:每天早上四五点,负责采购的团队成员就坐上去莱西、平度、泰安、莱芜的配送车,到合作的农业基地提货,最早7点钟回到城阳大本营。此时,后勤组成员已经把订单打印出来,接下来就是配货、包装、派送,一直忙活到中午;简单吃几口饭,稍事休息,下午进社区、搞推广;晚上一起整理当日订单,讨论一天的收获。

  这个团队现有7个人,最早的发起人是李永、沙海壮、王鹏、亓福军4个人。4人之前都在农资行业上班,负责研发、销售和推广工作,几乎每天都与农民和农作物打交道,干的时间最长的8年,最短的也有3年。他们在工作中发现,很多农产品特色、优质,却苦于找不到销路,难以产生效益。

  沙海壮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去年,有一个农户种了十几个大棚的盆栽蔬菜,这种盆栽蔬菜不施用农药,却没有销路。“那位农民大哥坐在地头,眼睁睁看着十几个大棚的盆栽蔬菜卖不出去,只能一个劲儿地抽烟,那种情形让人特别难受。”

  “我们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目标,就想当农民兄弟的搬运工。”沙海壮说,经常和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合计,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帮助这些农民把优质的农产品销售出去。

  一次偶然机会,一个朋友闲谈之中说起自己有个软件,但找不到好的项目,几个小伙伴一商量,就用“互联网+”的思路,在互联网上销售农产品。

  线下试吃突破销售困局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运作远比想象中困难。沙海壮说:“大家都不知道我们,也不信任我们,宣传不知从何下手。”

  他们从发传单、贴海报做起,有时晚上9点还在商城外面发单页,回去后还要修改后台、联系进货,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他们也曾到批发市场找商户推广。后来,他们还模仿国外Cosplay,穿着蜘蛛侠服装送货、扮成蜘蛛侠陪小朋友过六一,还在幼儿园、儿童防疫站给小朋友们送风车。

  辛苦宣传3个周以后,小苹果团队终于接到了第一单生意。

  “那天我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位女士,说知道了我们是大学生创业,很不容易,就在网上下了单,买4个牛油果、1斤山竹,我们当时特别激动。”沙海壮说,买主是位60多岁的阿姨,“她后来还在网上评价,说产品很好,服务也好,这是对我们很大的鼓励。”

  订单慢慢有了,问题也逐渐暴露——客户的重复购买率很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经过多次讨论,小苹果团队最终认为,要让客户看到产品,才能赢得信任。他们决定与物业合作,进小区组织试吃活动。

  但困难再次袭来,让沙海壮很受挫:“我们联系的第一个小区,开出了很高的宣传费,我们根本负担不起。后来联系惜福镇一个小区,去谈了三次,最后还是拒绝了我们。”想起往事,沙海壮眼眶有些泛红。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社区试吃活动终于搞了起来。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在城阳的30多个小区搞过试吃体验活动。在这些活动的推动下,订单终于多了起来。

  做岛城最好的农产品快送网

  现在,小苹果团队根据自己之前工作积累下来的资源,已经确定了七八个固定的高品质合作基地,分布在平度、莱西、泰安、莱芜、广西。每一个合作基地都经过严密考察,能确保产品一定安全、健康。

  免费配送,是“小苹果快送”成立之初就定下来的规矩。尽管人手少、任务重,但他们还是保证所有产品当天配送、不留存货。

  沙海壮说,在最初摸索阶段,他们也曾尝试跟几个小规模的商贩合作,在他们的摊点上销售产品。但后来发现问题很多,有些商户会在其中掺杂次品,有些商户服务态度很差。最终,团队决定只做“点对点”——自己把产品送到每一位顾客手中。

  说到未来规划,沙海壮说,现在还是起步阶段,并没有想太多,当前要做的就是稳扎稳打,保证顾客的购买体验,建立起信任关系。“现在我们的资金和人手都有限,只能在城阳范围内开展活动。今后我们会慢慢延伸,争取做成岛城最好的健康农产品快送网。”沙海壮说。(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