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互联网时代的新金融 相伴实体经济互联网化

28.10.2014  12:0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实体经济正日益向互联网化转型。这种转型至少体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个人工作与生活方式的互联网化转型。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6.86亿。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已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消费、娱乐、休闲等习惯和行为方式。二是产业的互联网化转型。当前,一些企业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不断将其经营、销售、服务等内容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再从线上不断辐射扩展到线下,带动了整个产业的互联网化转型。
     
      金融的核心功能是服务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互联网化转型相伴的,是金融服务业的互联网化转型。过去20多年,互联网为金融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互联网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效突破了时间、空间、服务手段等限制,延伸了金融服务的触角;二是互联网技术大幅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使银行服务直达低净值“长尾”客户群;三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显著改善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使银行能及时、有效地识别和管理风险;四是客户体验日益重要,银行业纷纷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服务水平快速提升。
     
      对金融业来说,只有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服务手段之中,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有效切入实体经济,才能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实现智慧式增长与内涵式增长并进的新增长,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或者说“新金融”.
     
      具体说来,至少应当做到以下方面:一是在观念上,要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及时把握互联网在突破时空界限、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客户体验、促进风险管理等方面为银行业提供的机遇,让产品随客户需求而设计,让服务随客户偏好而变化,让渠道随客户习惯而开拓,通过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切实提升客户体验,促进银行业发展。二是在战略上,必须从银行各个层面全面构建一个清晰、可执行的互联网金融战略与布局,并推进相关战略有效落地。三是在内容上,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核心,坚持一切依靠实体经济,一切服务实体经济。四是在方向上,必须紧紧跟随互联网发展的前沿,充分利用现有相对成熟的互联网工具和技术,不断探索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五是在实践中,必须切实做好风险管理。互联网本身的虚拟化特征,显著增加了金融产品特别是融资性产品的风险,要使互联网金融取得长足发展,切实做好风险管理是重中之重。
     
      基于上述理解和认识,平安银行确定了互联网时代的“新金融”战略,专门成立了网络金融事业部,构建了以“橙e网”、“口袋银行”、“橙子银行”、“行e通”及“金橙俱乐部”等五大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布局。一方面,积极践行“普惠金融”,通过五大门户,为个人、中小企业等各类客户提供低成本、更便利、更丰富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推动产业链的整合与升级、推动中小企业的电商化和互联网化升级、为核心厂商的上下游客户提供商务整合互联网化解决方案等方式,提升产业链的运行效率,推动产业互联网化升级转型。
     
      展望未来,实体经济的互联网化转型将日益深入,金融业和互联网将在发展融合中共生共荣,新服务和新产品模式将不断涌现,互联网时代的银行业将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常态”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