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伙伴增多考验中国智慧

21.03.2015  20:38

  继英国宣布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后,欧洲德、法、意三国17日也申请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澳大利亚、沙特和韩国也表示正在考虑搭上“末班车”。作为一个多边的、互利共赢的投融资平台,亚投行提倡的包容性、开放性与建设性正被越来越多的经济体接受。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将开启有益尝试,但未来如何和这些国家进行有效沟通实现共赢,将非常考验中国外交和金融智慧。

  丝路基金、金砖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被外界普遍视为中国推进国际金融新秩序的重要举措。在这当中,亚投行扮演着非比寻常的角色。人们经常将亚洲开发银行与亚投行进行比较,亚投行的资金规模只有1000亿美元,占亚洲开发银行的60%左右,但前者主要输出以铁路、公路和基建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适合亚洲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想富、先修路”的迫切需要。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未来10年,东亚地区需要8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以保持经济增长,而目前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组织未必能完全满足资金需求。因此,亚投行的建立,自然会激发潜在资金提供国和需求国的强烈兴趣。

  欧洲主要国家做出务实选择的出发点在于加入亚投行符合自身利益。比如英国,早在去年10月中国牵头发起成立亚投行时,英国政府就多次表示愿意加入。除了国防、能源等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英国政府对于商业活动持开放的市场经济立场。具体来看,亚投行的背景是“一带一路”的建立,西亚、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如果由中国牵头,为这些国家提供基础设施,这里面的潜在盈利机会非常大,而英国可提供高质量的设备。此外,亚投行被看作人民币国际化的新风口,亚投行的建立会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结算的国际化,而英国很早就看到这一点。在欧美国家中,最先与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建立人民币清算机制,发行人民币债券,使得伦敦再次成为欧洲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中心。英国加入亚投行是看到了下一轮金融变局存在的可能性,同时在客观上为亚投行赋予了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色彩。

  在亚投行计划提出之前,国际金融秩序主要以世界银行和国际基金组织作为主导,新兴市场国家的话语权有限。而亚投行的首批21个意向创始成员国除去印度是区域性大国外,其余均是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国家。截至3月19日,有英、德、法、意和卢森堡五个欧洲国家申请加入,如果这些国家顺利加入,成员国将增至32国。

  根据现有国际组织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惯例,成员国之间的话语权分配基本上和股权分配相符。因此,倘若四个欧洲国家真的加入亚投行,或者未来有更多跨洲“伙伴”加入,必将和中国以及其他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国家一起,分享各种资源、项目机会和建立各种合作。对于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亚投行要满足它们在资金支持方面的诉求。对于英法德意来说,它们既有利益驱动,又讲实用主义,而且加入亚投行成本不高、前景光明、风险较小,因此值得尝试。这些国家具有不同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国际合作理念和文化传统,怀有不同动机和利益诉求,如何协调这些合作伙伴,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的建设乃至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优化国际金融秩序作出切实的贡献,是机会,也是挑战,更是对中国外交和国际金融智慧的重要考验。 

  原标题【 亚投行伙伴增多考验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