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引商文化联商商业聚商:山东淄川商商相连招巨资

23.09.2015  13:19

   中国山东网9月22日讯 (记者 姜瑞丽 通讯员 闫盛霆 郗文娇 马洪鹏)9月19日上午10点,投资9亿元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菲律宾 SM淄川城市广场开业迎宾,使素有鲁中商城美誉的淄川商业新增亮点。9月13日,淄川区与义乌中能投资公司合作的总投资约37亿元的淄博商贸城项目签约。9月8日,总投资8亿元的山东日日顺新星物流园项目开工奠基。8月8日,长城影视总投资30亿元的齐长城文化旅游项目开工。3月2日,山东山川集团有限公司与昆明华晋炜业游乐公司投资6亿元的淄博欢乐世界项目开工。

  一个个巨资项目接二连三落户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是什么让淄川拥有如此的吸引力?“靠产业引商、文化联商、商业聚商,使淄川区招商引资收获着沉甸甸的金秋。”淄川区商务局局长刘汝根说。

  2015年,面对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等转型“顽疾”,淄川区再次把招商引资工作列入“三大战役”之一,利用招商引资这条杠杆,借助外来投资带动发展,以招大引强来推动产业加速转型。

  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积蓄能量

  “项目引进之前,我们会根据全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和优势来确定招商引资方向,防止‘病急乱投医’。”淄川区商务局副局长高峰说。比如,汽车产业一直是淄川区的优势产业,该局把汽车产业招商作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的重中之重,依托瑞士布赫市政专用车项目发展汽车配套产业,把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唐骏欧铃作为全球最大的市政用车生产商瑞士布赫集团在中国唯一的合作伙伴,双方合作的布赫市政专用车项目,共同研发针对中国一、二、三级城市不同市场定位的垃圾清扫车,三年内产销能力达到1000台套以上,对加快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淄川区与中商国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总投资15亿元的年产100万台单缸发动机项目,为淄川区首家发动机生产项目,将进一步巩固淄川汽车产业基础,提升汽车装备业发展水平。

  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

  2015年,淄川区在产业层面实施精准转调战略,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培育新的持续增长动力和比较竞争优势,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在全部招商引资项目中,3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据了在建工业项目的72.6%,招商引资工业类项目逐步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

  凯盛新材料总投资12000万元的年产1.2万吨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项目,成为国内最大的芳纶聚合单体生产基地、国内唯一一家拥有芳香族高分子循环产业链的企业。总投资5.85亿元的环保节能型自保温墙体材料项目可年消耗陶瓷废渣50万吨,实现全区陶瓷废渣零排放。与淄博火炬能源公司签订总投资20亿元的中国船舶国防动力电源产业园(含中国船舶国防动力电源工程研究院)项目,在国内牵引用铅酸蓄电池行业引领意义重大。

  借现代服务业活跃市场

  现代服务业在优化经济结构,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有“造血”功效。淄川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有意识往现代服务业方面倾斜,推动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以充分发挥服务业在活跃市场方面的作用,加快打造鲁中商城升级版。

  目前,在2015年招商引资项目中,服务业项目有18个,实际到位外来投资93607万元,占实际外来投资的24.7%。山东毛豆科技电商生态链项目,在新形势下对全区传统产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发挥重要作用。山东日日顺新星物流园项目承接海尔集团战略,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着力打造山东省的城市共同配送平台,项目建成后,将全面覆盖海尔集团在淄博市及周边城市物流配送业务,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淄博欢乐世界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鲁中地区最先进的主题游乐园,填补淄博、淄川无现代大型主题游乐园的空白,带动淄川区旅游业发展和南部城区产业结构调整。总投资30亿元的齐长城文化旅游项目将进一步推动全区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主动出击抢占先机

  总投资30亿元的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项目是淄川区积极走出去开展招商与全区优势产业有效结合的典范。“我们立足淄川南部山区生态旅游特色产业,及时分析把握产业发展动态,邀请专家实地调研,借助省、市各级部门搭建招商平台,积极进行营销推介,为淄川区齐长城的开发与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淄川区文化旅游局局长唐加福介绍。

  今年以来,淄川区从提高招商精准化、专业化角度,在全区成立9个招商小分队,围绕重点产业,谋划区域产业布局,突出招商目标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加强与知名专业咨询、策划机构的合作,健立完善项目储备论证机制,对招商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策划设计,为招商提供指南和参考。充分发挥各类招商平台作用,利用各类商会协会在信息、客户资源和渠道方面的优势,在重点国家和地区有针对性的聘请专业中介机构组织实施中介招商和境内外委托招商,取得了良好成果。

  权力做“减法” 经济发展做“乘法”

  “如果按照正常程序走下来,从项目签约到建成投产,企业大约需要走近400个流程、至少一年的时间才能把所有的手续办完,会审制大大提高了手续办理效率,为项目尽快落地提供了保障。青岛中一集团山东(国际)轻工产业城项目除了受淄川区良好的产业基础‘硬环境’的吸引外,也得益于淄川区营造的贴心‘软环境’。”淄川区商务局招商联络科科长胡继伟说。

  在新常态下,单纯依赖土地和财税等优惠政策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的办法已经走不通,淄川区想方设法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公平公正公开的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先后出台并实施了《淄川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淄川区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淄川区招商引资奖惩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实行重大项目领导负责制、项目跟踪联络制、重大项目联系会议等一套工作机制。项目会审制就是其中的典型。对重点招商项目,由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集中听取项目建设单位的情况汇报,在前期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各部门集中给出意见,会后及时分头组织实施,为企业项目进展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另外,淄川区不断健全责任考核体系,将任务层层分解下达到各镇街道、开发区、各部门、单位,并把招商引资纳入了年度目标管理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奖优罚劣、绩效挂钩,营造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有引资责任”的氛围。

  “项目从签约到真正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我们将不断转变招商思路,通过产业招商、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优势、破解土地、资金等难题等方式,营造优越的营商环境,推进项目早日落地。”淄川区商务局局长刘汝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