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位山东烈士近半葬辽宁 亲属:再远也要见亲人

24.03.2015  15:28

  23日,本报公布了第四批山东籍烈士的名单,经过6天的“为烈士寻亲之旅”,截至目前,已有24位烈士的亲属通过报道认领回已逝的亲人。记者在对24位烈士亲属进行一一回访的过程中发现,烈属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他现在哪儿?”烈属们提出的最大诉求就是:“一定要把他带回来!”

   名单中烟台籍烈士人数最多

  记者对由河北“寻亲使者”张红琢先生提供的山东籍烈士安葬陵园及名单进行整理发现,烟台籍烈士人数最多,有27人,另有临沂市、潍坊市、威海市、青岛市、滨州市、泰安市人数较多,均在10位以上。

  张红琢介绍,158位山东籍烈士大多数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人。根据他在各地烈士陵园了解的信息,大多数烈士牺牲时都很年轻。当时在战场受伤后,便由部队带回前方战场在国内的后方 医院 救治,而这些 医院 也大多集中在靠近朝鲜战场的东三省。记者了解到,158位山东籍烈士中,有149位安葬在东北三省的烈士陵园,其余9位则分散安葬在江苏、山东、江西、北京等地。

  而东三省中,以辽宁省安葬的山东籍烈士居多,共有62位。张红琢说,自己在走访各大烈士陵园的过程中,发现在辽宁丹东安葬的山东籍烈士最多。辽宁省丹东市烈士陵园、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宽甸县北山烈士陵园、元宝区烈士陵园、振安区烈士陵园、振兴区烈士陵园等多个烈士陵园均有山东籍烈士在此安葬,共计31人。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烈士陵园及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烈士陵园安葬山东籍烈士最为集中,分别安葬了18位和25位。目前已经有家属认领的24位山东籍烈士,也以安葬在吉林通化、辽宁丹东的居多。

   “再远、再难,也得去见我哥哥”

  自3月18日本报陆续公布“等待”与亲人团聚的烈士名单以来,不少家属都表达了前往烈士墓祭扫或将烈士遗骨迁回原籍的意愿。

  这些烈士的家人多数是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老人,加上体弱多病、行动不便,让这场跨越了60多年、两千多里的相距困难重重,而他们要让烈士回家的信念却无比坚定。翟金荣烈士的亲属翟玉娥说:“我叔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我身体也不好,但是就算我们再老、再动弹不了,也不能让我父亲孤单地呆在外面。就算我们去不了,也能让我兄弟、孩子们去。”陈廷干烈士的弟弟陈廷亮多次在电话里说:“我身体很好,没有问题,我也老了,这一辈子不知道还有几次相聚的机会,就算再远、再难,也得去见我哥哥。”

  “张同志是我伯父,1951年牺牲在朝鲜战场,没想到能通过齐鲁晚报找到了他的下落,我们想去祭拜他。”得知张同志烈士的下落后,威海的张福新先生告诉记者。临沂的贾文胜得知了叔叔贾士荣烈士所安葬的陵园后也表示:“这么多年过去了,终于知道叔叔安葬的地方在哪了。我们家里人商量商量,看看什么时候把叔叔的骨灰迁回家。”

   民政部门组织祭扫需负责烈属差旅费

  23日,记者在山东省民政厅优抚处了解到,几年来,民政部门支持烈士亲属的祭扫活动,烈属祭扫也由民政部门组织和接待。

  优抚处韩主任介绍,山东省有两万多名烈士,多数安葬在广西、云南及东北三省。部分地市都组织过烈士亲属前往烈士安葬地祭扫。“近年来,由于烈士亲属要求异地祭扫烈士墓的诉求比较多,而烈士的安葬地较为分散,加之烈士亲属多为老年人,路途遥远十分不便。人数多了又不方便照顾亲属身体,因此我们更多的是建议亲属自行前往祭扫。”韩主任还说,根据《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的规定,组织祭扫的烈属为我国境内有明确安葬地的烈士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

  根据民政部在2010年下发的《关于做好烈士亲属祭扫接待工作的通知》,“烈士亲属祭扫烈士墓,分有组织祭扫和自行前往祭扫两种形式。组织祭扫的,由烈属户口所在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负责,原则上每三年一次。”文件中还介绍,“民政部门组织祭扫的,烈属差旅费由负责组织的民政部门负责,烈士安葬地民政部门负责提供食宿及当地交通工具,做好安排和服务;烈属自行前往的,原则上由烈士安葬地县级民政部门接待,负责每位烈士三位亲属的食宿费用,并视情给予适当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