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科大聚焦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本科教学改革

29.12.2014  12:26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学院是该校传统优势学院,历史久、平台高、成果多,从某种意义上说,浓缩和见证了科大历史,培育和涵养了科大文化。学院再次更名以来,紧跟时代步伐,面向最基础的本科教学工作,聚焦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行创新性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

本科教学是学院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工作。学院要求全体教师重视本科教学,党政一把手是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进行,正确引导教师处理好教学与科研、教学与学科及实验室建设的关系,任何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和干扰正常的本科教学工作,”面对记者,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郭惟嘉侃侃而谈。

首先要高度重视本科教学”。 近年来,矿业学院以本科教学为主导,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相应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矿业企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树立“突出专业特色、面向矿业领域需求、强化企业深度参与、着重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专业教育理念,规划构建了旨在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立创新意识,重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课外联动、实验室与现场互补”教育教学方式和旨在培养具有鲜明特色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创新性教学体系。

必须舍得投入”,“要保证教授为本科生上课”。 学院不断加大对本科教学的投入,切实保证本科教学工作的经费需要,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本科实验和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逐年提高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讲课费,鼓励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目前学院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开课率达100%。一系列的措施较好地保证了教师教学精力投入和一系列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的完成,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

人才培养模式要多样化”。 学院以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为依托,实施“应用创新型”“精英型”“卓越工程师型”三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厚基础、强能力、重特色、高素质”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在采矿、安全工程特色专业实施 “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培养精英型矿业领军人才;采矿、安全订单专业以煤炭订单培养为方式,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应用型人才。

把教学基本建设、加强课程改革、特色教材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强化提高,特别注意抓好实践教学”。 学院在采矿、安全工程专业选择《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等5门专业的主干课程进行综合性试点改革,5门课程中2门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获批省级精品课程,5门课程均有自己出版的特色教材,其中4门教材获山东省优秀教材奖。初步规划搭建了立体化六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平台,现场实习基地实践平台,专业特色实验室试验平台,校内实习矿井建设平台,现代信息化仿真矿井实训系统平台,“第二课堂”综合素质培养平台。这些系统的创新性实践教育教学平台的建立和运行,激励了学生积极主动开展创新性实践活动,保障了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运行和实施。

结合学院特点,抓好实验室自主创新建设”。 学院依托采矿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培育实验室,结合学科特色科研方向,对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进行了系统性建设,建立了较为齐全的实验设备体系,为创新性实践教育体系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心拥有现代矿井仿真、矿井通风模拟等26个专业实验室,在注重科学研究和加强管理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本科生开放的力度。制定对本科生开放的年度计划、实践内容和规章制度。指定专门教师或科研人员负责和开展本科生科研实践活动,设计适合于本科生从事的科学实践项目。为本科生提供开放实验基金,鼓励和支持教师引导本科生参加研究的学术会议,吸收优秀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2013年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满足实验教学与科研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中心自主开发了一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实验设备,如采场矿压机械模拟实验台、现代化矿井仿真模型、现代化综合通风仿真模型、井下防爆微地震监测仪、三维相似材料模拟实验装置、开采沉陷控制充填实验系统、三轴剪切蠕变实验系统、采动煤层底板突水模拟试验系统,将这些模型、装置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组装和演示模型模拟矿井各生产系统工艺过程,启发学生主动研究采矿系统等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结合专业知识主动学习和协作能力。同时,这些设备已经推广应用到其他同类专业高校中。

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 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专业在该校率先进行了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拓展学生国家化视野,为加快学生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提供了平台。学院也加大教师出国访学和研修支持力度,目前学院已有30多名教师出国访学或研修,聘请海外特聘教授4人,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学院以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综合竞赛为途径,多层次稳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普遍增强”。 一位知情教授告诉记者,近年来,学院出台了系列化、制度化、机制化的鼓励政策,如学生在核心期刊以上等发表文章可作为评定国家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的优先录取条件,教师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等国家级奖励可优先考虑评聘职称等,这些措施有效激励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调动了了教师科技指导的积极性,促进了创新氛围的形成。近三年学院本科生获得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特等奖1项、全国采矿设计大赛一等奖11项。申报专利300余项,本科生考研率达到27%,就业率达到95%。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郭惟嘉表示,学院将以特色名校建设及系列国家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发扬“惟真求新、自强不息”的传统院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院工作新跨越。(山东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