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医战略 全面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

16.12.2016  19:38

  近年来,威海市卫生计生委大力实施人才强医战略,出台激励措施,注重作用发挥,做好服务保障,营造了良好人才工作氛围,促进了全市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创新人才政策,建立健全人才集聚的制度体系

  一是制定出台“威海市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计划”,纳入市委、市政府“英才计划”之中,配套出台了威海市医疗卫生“首席专家”“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每2年选拔一次,4年管理期内,每人每月分别发放政府津贴2000元和500元。出台了高层次医学临床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对引进的学科带头人或紧缺急需专业骨干人才,可给予最高30万元的安家补贴。

  二是制定了医疗机构重点专科(学科)人才培养实施办法。每年在市级以上重点专科中选拔10名优秀人才到国外培训,每人资助3万元。选拔重点专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各20名,到省级以上医院培训或进修,每人资助1万元。出台了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对新评选的国家级和省级、市级重点专科(学科),分别给予20万、10万、5万元建设资金。每年可争取市人才专项资金300-400万元。

  三是大力实施中医“三名工程”(名医、名科、名院)。各级投入2800万元,用5年时间至少培养引进5名中医药博士研究生、5名国家和省级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20名优秀临床人才、40名技术骨干、40名学术经验传承人。完成2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省级优势专科、2个省级特色专科、10个市级重点专科建设任务。加大对中医院的投入,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各1处。各医疗机构分别出台高层次人才奖励办法,将人才分为5个层次,最高给予300万元的安家补贴、生活补贴和科研经费。

  四是与山大合作开办在职博士班,全系统符合条件人员均可报考,成绩合格毕业后每人给予5万元奖励。分期分批派医护人员到省内外医院进修,鼓励职工参加在职教育,学习进修期间待遇不变,费用予以报销。

   发挥人才作用,搭建加快人才成长的良好平台

  一是注重发挥人才传帮带作用,带动团队建设,促进整体技术水平提升。“首席专家”管理期内每年至少开展1项新技术、参加1次志愿服务活动,所在专科(学科)综合评比要名列前茅。“优秀中青年卫生骨干人才”在管理期内,每年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3个月以上,累计不少于1年;每2年至少开展1项新技术新业务;至少主持完成1项市级及以上重大课题或项目;至少发表中华级期刊论文1篇。外出培训进修人员学成归来,至少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举办1场学术讲座,开展1项新技术、新项目。

  二是深入开展“导师带徒”工作,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灵活形式,广泛结成师徒帮带对子,师傅在干中教,徒弟在学中干,发挥人才传帮带作用,促进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加快成长。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医学专家来威坐诊查房手术,为人才现场示范教学,提升人才技术水平。扎实开展医疗机构结对帮扶和专家下基层工作,组织市级医院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到县级医院和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查房手术,年均派出1200多人次,基层受益群众达8万多人次。

  三是健全医疗机构学术委员会等制度,把高层次人才吸收为委员,赋予人才医院事务决策话语权,提高人才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建立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将高层次人才评选为学科带头人,带动提升学科整体水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学科)9个,省级重点专科(学科)5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学科)9个。

   做好人才保障,营造崇医尚才的行业氛围

  建立联系专家制度,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安排2名市领导联系卫生计生行业人才,定期进行走访、座谈、慰问,听取对人才工作的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鼓励人才更好发挥作用。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配偶一同来威工作的,根据引进的人才配偶原就业情况及个人条件,多渠道、多方式协调予以解决,未就业期间,按本地最低工资2倍的标准3年内给予生活补贴;对其未成年子女,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基础上协调就近从优入学,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每年组织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外出休假1次、免费健康查体1次,费用由市级财政负担,确保人才身心健康。向人才提供科技信息查询服务,可以免费在线查阅科技信息并进行专利检索,确保人才紧跟学术前沿。人才所在单位对学科带头人重点支持,对争创重点专科(学科)的,在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倾斜,每年除设备投入外,用于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的经费每个专科不低于5万元,助力人才团队提升水平;为高层次人才配备工作助理,帮助处理日常事务,切实让人才集中精力工作;在提拔使用、职称评聘、外出进修、评先选优、推荐“两代表一委员”等工作中,实行人才优先的倾斜政策,全面提升人才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