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人才篇】 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18.10.2017  01:47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紧紧围绕人才强省战略,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核心,持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引进海内外人才智力,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一、坚持放权松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进展

  (一)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始终坚持向基层和用人主体放权,逐步构建起分类评价、科学使用、监督得力的职称评审制度体系。 一是完善评价标准。 坚决破除职称工作唯学历、唯论文的倾向,突出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的导向,先后修改完善了6个系列的评价标准。明确规定职称外语和计算机不再作为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由各高评委或用人单位根据用人需求自主确定,破除了人才评价“一刀切”现象。 二是改进评价方式。 在考试、考评结合和综合评价三种方式的基础上,探索中小学模糊评价、播音业绩展示、卫生实践操作等多种评价方式。同时,建立海外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畅通博士后研究人员职称评审。 三是下放评审权。 一方面,全面下放高校教师和省属科研机构职称评审权。另一方面,有选择地把中小学、卫生、工程、会计、经济、中职教师的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设区的市。 四是打通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 五年来,我省在全国率先完成中小学和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率先推进中职学校和技工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率先下放职称评审权,各项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全面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以全面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为主线,在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一是完善公开招聘制度。 稳步推进初级岗位公开招聘同步笔试。支持高等院校、公立医院、科研院所按照公开招聘制度规定自主招聘人才;有条件的市可由卫生、教育部门统一组织招聘;鼓励有条件的市探索采取先面试后笔试的中小学教师招聘办法。 二是健全岗位管理制度。 突出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的用人导向。出台了15个主要行业的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对编制总数、单位职能发生变化的单位,依据指导标准及时调整岗位设置方案。进一步规范二级岗位的设置、申报、评审、聘用管理等关键环节。 三是不断规范人员聘用制度。 积极推进聘用合同制度,截至目前,约有95.3%的事业单位、95%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大锅饭”“铁饭碗”的用人体制进一步被打破。 四是大力促进科研人员离岗创业。 科研人员离岗期间,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

  (三)稳慎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 以深化改革、提高效能、促进发展为重点,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一是筑牢法制基础,切实推进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法治化。 2015年10月,《山东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正式实施。 二是以市场整合改革为契机,有效提高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全省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统一服务窗口,简化优化服务流程,实现了“五统一”。 三是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扩大集聚效应。 2016年烟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批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同时建成潍坊、烟台、济南、东营、济宁、高密、淄博和威海8家省级以上园区。 四是加强项目引导,助推产业快速发展。 从2014年开始,省级每年安排2000万资金用于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共资助实施了8大类235个项目。至2016年底,全省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892家,从业人员40283人,2016年全省行业年营业收入达380亿元。

  (四)加大政策创新力度。 为省委制定《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55项意见建议。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来省人社厅调研时的讲话要求,高质量完成《人才工作专题调研报告》,并配合省委组织部代省委、省政府起草了《关于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去年以来,相继制定出台了《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引进外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山东省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为人才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突出高端引领,高层次人才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链、科技链打造人才链,重点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 一是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培养高端领军人才。 参与组织实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重点人才工程,培养选拔了一批突破关键技术、引领学科发展、带动产业转型的高端领军人才。目前,我省共有住鲁两院院士39人,“千人计划”专家20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6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62人,泰山学者952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97人。 二是大力培育博士后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 目前,全省共设立博士后站435个,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2个,涵盖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12个学科门类的77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0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30个,基本覆盖全省能源、环境、机械、电子、化工、医疗卫生、制药等行业中的重点企事业单位、主要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重要科研院所。累计招收博士后人员7900余人,在站3700余人,博士后站已经成为我省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养、引进和使用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三是开展大规模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着力提高人才创新能力。 截至目前,我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及海洋、农业、金融、文化、制造等产业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了24个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和300余个省级高级研修项目,培训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2.5万余人。

  三、集聚天下英才,海内外高端人才智力引进取得显著成绩

  抓住世界经济减速提供的“人才抄底”机会,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开放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一是完善政策措施,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 制定印发了《关于支持留学人员来鲁创业的意见》《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评选表彰办法》,为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鲁创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政策支持。 二是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力度。 不定期组团赴欧美等发达地区开展人才政策推介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与29个海外华人社团、外国专家组织等合作建立省级国际人才海外联络处,建立了4家引才工作站。 三是 加大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扶持力度。 近年来,已先后提供600多万元资金择优资助近200位留学回国人员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目前山东共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园42家,入园留学人员企业已有2887家,高新技术企业占85%以上。引进的海外人才中,205名专家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四是建立了更为完善的引智成果推广体系。 十八大以来,共建立国家级引智试验区2家,建立国家级引智示范基地13个;建立省级引智试验区4家,建立省级引智基地86个,实现了省级基地县级全覆盖。 五是实施多项引智专项。 启动实施外专双百计划,自2017年起,计划利用5年时间,每年投入约1亿元,引进100名外国专家和100个专家团队。同时,设立省高端、“一带一路”、“区域协调发展”等引智专项,资助项目82个,资助经费1640万元,积极引进一批“高精尖缺”外国人才。 六是“海洽会”已成为山东海内外人才交流的品牌。 十八大以来,共举办三届“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搭建了山东与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对接的平台。

  四、坚持多措并举,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城乡劳动者全面素质,不断创新完善政策,搭建人才成长平台。 一是坚持高端引领,培养打造技能领军人才队伍。 在贯通技工院校毕业生成长通道、引进优秀高技能人才到技工院校任教、建立政府高技能人才奖励津贴制度等方面作出重大政策改革,受到人社部充分肯定。制定印发《齐鲁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并选拔了12批1209名齐鲁首席技师。 二是坚持激励引导,激发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定期选拔表彰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技术能手,并给予一定奖励。加大对世赛、国赛参赛的奖励力度。我省共有16名选手入选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创历次参赛入选国家集训队之最,2名选手代表中国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5个项目的世赛中国集训基地首次落户山东。 三是坚持公平公正,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强化职业技能鉴定监督管理。着重面向长期在基层一线技能岗位上的技能人才,探索建立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项目,2016年,确定山东开泰抛丸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为山东省首批新型学徒制试点单位。 四是坚持转型发展,推动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技工院校。 截至2016年底,全省技工学校194所,其中,技师学院41所,高级技校35所。全省技能人才数量达到1020.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68.8万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7人,全国技术能手346人,山东省首席技师(齐鲁首席技师)1209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528人,山东省技术能手1614人;建立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3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9个,省级技师工作站100家。

  五、立足构建体系,高层次人才服务环境不断优化

  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人才服务体系建设,致力于为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营造人才来鲁创新创业的“最优”环境。 一是建立引才绿色通道。 实行服务绿卡制度,为人才提供出入境和居留、户籍、住房、配偶随迁、子女入学等19项服务。目前,共为303位中外人才颁发了服务绿卡。 二是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服务体系。 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设立“山东省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窗口”,在全省范围内设立17个市级分窗口和169个县级子窗口,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服务体系,并初步建成网上办事反馈系统。 三是完善海外人才医疗保障。 明确将我省“千人计划”专家和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纳入医疗保健范围,按照属地原则为引进人才发放《医疗保健证》、提供医疗保健待遇。将中央和省直驻济单位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纳入省直医疗保险范围。 四是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 作为全国十个试点省份之一,我省自2016年10月启动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到目前全省共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1.2万余件,办理证件数居全国第二。在全国率先出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鼓励性加分细则。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为外国高端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