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外交:中拉关系的新支柱
从11月17日到23日,习近平主席将陆续访问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三国。这是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习近平主席第三次访问拉美。纵观十八大以来中拉关系的发展,可以发现具有明显的“两高”特点,即拉美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了,人文交流在中拉关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了。事实上,人文外交正是习近平主席此次拉美之行的新亮点。
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拉美,适逢中拉文化交流年接近尾声,有两场外交活动将特别引人瞩目:一是同秘鲁总统库钦斯基共同出席在首都利马举行的中拉文化交流年闭幕式,一是在智利出席中拉媒体领袖峰会开幕式。而从习近平主席外交活动的选择可以看出,他不仅是中拉人文外交的倡导者,更是这一思想的积极实践者。
早在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期间就提出了举办2016“中拉文化交流年”的倡议,这一倡议得到了当时参加中拉领导人峰会的拉美国家领导人的热烈响应。而在 2015年中国-拉共体论坛上发布的《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和《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又正式将人文交流纳入未来发展中拉全面合作关系的一个支柱,从而使得“人文上互学互鉴”和“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等共同成为构建五位一体的中拉关系新格局的关键支撑。
习近平主席的人文外交思想及其实践是基于变化中的中国国家现实,与之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 。”2013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从战略高度重视中外文明对话和文明互鉴,中国外交正出现重大“拐点”,这显著地体现在“命运共同体”一词的使用中。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已至少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其“定语”,也从“亚洲”走向“世界”,从“现实世界”走向“虚拟空间” 。但“命运共同”首先要相互了解,因此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发展中拉、中非、中欧乃至中国和世界关系的新指南。
而拉美正是习近平主席人文外交思想的“实验田”。2013年他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就强调指出,“人文上,中拉要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成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促进的典范。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针对中拉关系未来的发展,他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中拉人文交流的意见。比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志合者,山海不为远”都是他最爱引用来阐述中拉人文交流意义的经典句子。同时,他将中国梦与拉美梦相提并论,则体现出一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思想理念。或许正是源于此,不仅青年汉学家研修班和中外影视研修班等里有了越来越多的拉美人的身影,而且还有了专门促进中拉人文交流的中拉文明对话机制和中拉思想文化经典互译工程等。
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习近平主席即将出席的中拉文化交流年闭幕式并不是结束,而恰恰是中拉人文交流的开始。一如他在厄瓜多尔主流媒体《电讯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搭建中厄友好合作的新桥》所言,这“新桥”是友好合作之桥。因为在习氏外交哲学中,互联互通须民心先通,“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中拉青年学术共同体联合发起人兼负责人 郭存海)
编辑:李悦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