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微议录:移动互联时代,年味在哪
今年过年,“抢红包”火遍大江南北,让春节这个传统味十足的节日,添上了几分移动互联的现代色彩,也引来大家的思考: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年该怎么过?传统的年味儿,会不会被“抢红包”冲淡?“数字年味”会成为新的“年俗”吗?
本期微议录,让我们一起听听微友们的看法。
参与互动,请关注“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号:rmrbpl)和本版。
——编 者
别让手机阻断亲情
浙江湖州 钱夙伟
数字时代,也不会改变回家这一过年永恒的主题。当然,不少人回家后,却是与手机“厮守”,起床摸手机,睡前看手机。去年,一位妈妈看到回家的儿子不停翻手机,写下一封《我们只想你能陪我们说说话》的信,让人感慨:“手机联通了世界,但阻隔了亲情。”
对许多父母来说,或许并不缺物质上的温饱,缺的是精神上的慰藉。游子归来,父母最期盼的就是与儿女亲情交融。多陪父母说说话,是所有父母们最渴望得到的“礼物”。子女陪伴在老人身边,其乐融融,是最大的年味。毕竟,亲情是过年永远的内涵。
有人认为诸如“抢红包”是年味的“与时俱进”。但当老人看到子女为“抢红包”而冷落了自己,子女固然尽兴,老人们倍感失落,如果这是年味,那么也会因为亲情的流失而变味。手机确实让人难以割舍,但当手机与亲情无法兼顾,还是请把手机搁在一边,呵护亲情,这才是真正的春节。
“数字年味”一片新
湖南怀化 王 捷
网络春晚,图文并茂的QQ、微博、微信拜年和祝福,参与“抢红包”……今年春节,呈现出一片新的味道。
数字时代,年俗和文化也在发展和变化。以“抢红包”为例,这种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兴拜年方式,把传统年俗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刷新、升级乃至颠覆了传统的“红包文化”,给过年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据统计,除夕当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10.1亿次。远隔千里,也可以收到“红包”,收到一份祝福;久不联系的朋友,在“抢红包”中重忆往昔,追叙旧情……这些新变化,何尝不是一种“数字年味”?
当然,“抢红包”游戏在引发全民狂欢的同时,也引发舆论质疑。有的人被“抢红包”绑架,银行卡瞬间“被绑定”;有人抢到“波音代金券”,遭到吐槽。最受诟病的当数有的人专注于“抢红包”而冷落了亲人,妨碍了亲情交流。对于这些问题,也是“数字年味”要成为一种新传统,必须迈过的坎。
不变的年味是憧憬
安徽合肥 高国春
没有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想着、盼着过年,可一过完年,不少人又感到,年味寡淡,一年不如一年。年味都去哪儿了?
其实,年味就在你我身边,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就在不经意的期盼里。小时候,商品缺乏,家里若能经常吃上白面馒头、一个礼拜能吃上一顿肉,就算奢望了;穿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更不用说赶时髦穿新衣了。正因如此,那时,一年365天,唯一寄托念想的便是过年。因为无论生活怎样困难,收成是否良好,餐桌上总会多一碗平时见不到的红烧肉、两盘水饺,穿上盼了一年的新衣。这种体验,其实就是年味。
年味既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心态。时代在变,移动互联已经走入千家万户,从走家串户到微信拜年,从线下相聚到线上沟通,彼此祝福的方式或许改变了,有些年俗或许消失了,但对亲人的团聚、对来年的憧憬,却从未改变。这种心态,不也是年的味道吗?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25日 05 版)
原标题【 人民日报微议录:移动互联时代,年味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