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文化多样性成就精彩世界

22.09.2015  13:10

  当今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凸显。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成就了人类生活的丰富性,成就了当今世界的多彩和灿烂。在这一大趋势下,中华文化如能在海纳百川的基础上进一步彰显自身特色,必将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人类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人类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这种多样性是人类在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在不同的地域栖息、繁衍和发展,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不同生活方式既体现为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也体现为不同的物质条件、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类文化也具有多样性。

  在人类的漫长发展史中,不同民族和社会形成了自身的传统和文化。这种传统和文化对于人们生存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人们从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获得启迪和教诲。正是多样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使得人类形成了多样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形成了多样的信仰和思想体系,形成了多样的文化艺术成果。这些都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也对今天的人类社会持续产生巨大影响。

   人类文化多样性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进一步凸显

  近代以来,西方主导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带来很大负面影响。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对诸多后发国家的发展方式构成巨大冲击,也对其文化传统构成巨大冲击。这种冲击在这些国家中引发了关于文化普遍性和文化特殊性的持久争论。今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不同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是不同的,其文化发展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即使在西方国家内部,这一规律也同样适用。如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现代化之路各有不同,其社会体制和文化发展方式也存在诸多差别。

  文化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不会简单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消失。“历史终结论”所预言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一统天下,在今天看来已不可能。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带来了人们之间更多的交流,商品、资本、人口、技术的流动带来了文化上更多的交融,这显然有利于不同国家和民族增进相互理解。但同时人们发现,这并不会导致文化之间的差异泯灭消失,反而使文化的本土性、多样性进一步凸显,使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特色有更深入的理解。这种理解有利于不同文化在取长补短、共存共融中保持自身的特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人们曾经以为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汉堡、鸡翅统一了全球的快餐食品,但现在麦当劳和肯德基却在适应所在国家的本土口味方面大做文章。如肯德基的广告就叫做“为中国而改变”,其在中国的餐厅卖起了油条、盖饭和皮蛋粥。这当然可以说是一种策略,但这种策略说明今天的经济全球化并不能消除文化的本土性和多样性,反而有可能使之得以彰显。

   中华文化应在海纳百川中彰显自身特色

  海纳百川是中华文化的鲜明特色。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人民最近100多年来的奋斗,就是在保持自身文化尊严和优秀传统的同时,不断寻求文化开放和变革的历程。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先驱者之一的鲁迅先生,在1908年写作的《文化偏至论》中认为,中华文化应“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面对中国当时深重的民族危机,鲁迅先生的眼光没有停留在解决危机的技术和物质手段层面,而是从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高度提出了自己对于中华文化的期许。这段话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思想财富,对于我们在世界文化多样化趋势下发展中华文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鲁迅先生的这段话,一方面包含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心:他之所以强调中华文化“固有之血脉”不可失去,正是基于这种强烈的文化自信,也是基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深刻体认;另一方面包含着对中华文化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高度自觉:他之所以强调中华文化应紧跟“世界之思潮”,正是基于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开创中华文化美好未来的今天,应看到鲁迅先生提出的“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目标在过去100多年中尚未完成。今天的中国不仅要在物质层面取得更大发展,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更大改善;而且要在精神层面得到新的提升,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文化,并为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作出新贡献。做到这一点,需要像鲁迅先生所告诫的那样,将海纳百川和彰显特色有机结合起来。

  (作者: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张颐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