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新现象却引人深思 忆当年少了,比现在多了

05.10.2014  14:36

   七天的“十一”长假,是工作忙碌的人们难得的休闲时光。很多人假期前就开始筹划跟“老相识”的各种相聚,单身男女也趁难得的空当结识“新朋友”。可面对“大波来袭”的假期聚会,也有人会心生恐惧,既是“英雄怕见老街坊”,也怕“物是人非事事休”。

  □ 本报记者 高 翔 陈巨慧 当了领导的同学拍照站到中间   从“五一”假期开始,泰安高中教师李封的大学同学,就在班级QQ群里热闹地商讨着国庆节回烟台母校举行“毕业十五年重聚”的事。两天一夜的行程结束,毕业十五年的聚会告一段落,李封心里除了同学久别重逢的喜悦、青春不再的感慨外,还有一种五味杂陈的余味。   1999年大学毕业后,作为班长,李封连续组织过多次大小规模的同学聚会。“起初几年,来的人很多,大家还是跟大学时一样闹,聊聊刚工作的不容易,怀念以前大学时光,感慨毕业上火车时没趁机抱抱喜欢的姑娘。”李封笑说,后来,能聚起来的人就越来越少了,除了忙,最尴尬的是大家越来越聊不到一起去了,“致青春”的同学会也日益演变成了笼络关系的“名利场”,反而“相见不如怀念”。   饭桌上,“忆当年”的越来越少,“比现在”的越来越多,聊天中,真情实意的感觉越来越淡,吹牛摆阔的意味越来越浓。   “我准备明年就去你们泰安开个代理店,到时候你得去捧场啊。”   “你怎么还干这个呀,又不赚钱!”   大家叽叽喳喳汇报着自己的成就,私下交换着名片,互诉着“王主任、李科长,以后多照顾我”的衷肠。“大家越来越把同学聚会当成了比较、炫耀的场合,最后拍照,中间站的不再是老师,而是班里当了领导的同学。”   李封说:“当然,同学聚会还是开心的多,同学间的情感跟其他人绝对不一样,这些小插曲都是其次的。”李封表示,享受同学聚会,最关键的还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相亲找真爱,顺便“长长脸”   今年刚刚参加工作的济南女孩潘婷婷(化名),没放假时十一档期就排满了,七天假期五场相亲,就像她自己所说,实在“太拼了”。   25岁的潘婷婷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入职仅仅不到三个月。年纪不大,条件很好,对相亲她却是非常努力。“我虽然才25,但是相亲市场惨烈,先下手为强,等到二十七八岁再开始相亲,绝对来不及。”   在潘婷婷看来,漫漫七天的十一假期,正适合开启一段“心花路放”的相亲之旅。相亲不一定就是刻板的见面吃饭,秋高气爽,结伴出游,“给大家一个彼此相识的平台,能不能找到另一半不一定,但一定会结识新朋友。”   35岁的山东小伙林浩如今在上海一家外企做布展设计师,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他就一直在上海打拼。今年八月,林浩举行了婚礼。   “以前十一这种假期我都是能不回家就不回家,七大姑八大姨一起“查户口”我是害怕了。”林浩说,“今年十一我早就想好一定得回来,毕竟媳妇儿到手了,也算是回去给爸妈长长脸,也给自己正正名,省得一提起找不到媳妇的,就拿我当反面教材。”   没找到媳妇前,每次回家对林浩来说都是次历练。“每次家庭聚餐的必备话题就是我妈愁眉苦脸地哭诉我女朋友又吹了,然后姑姑叔叔们七嘴八舌地关心、询问和介绍相亲对象。”现在对“脱离苦海”的林浩来说,回家过节终于可以是件轻松的事情了。对于家中亲戚那种让人透不过气来的关心,林浩现在回头想想也坦承是种“甜蜜的负担”。“爱之深才责之切嘛。”林浩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