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亿美元!青岛农产品出口额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08.06.2018  09:36

    青岛,以港而立,因港而兴。青岛农业同样由此“凭风借力”:近年来,青岛农产品出口额稳定在50亿美元左右,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历经40载风雨历程、从一个加工香油小作坊做到现代化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柏兰集团,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出口欧盟肉兔和肉鸡两个代号、出口兔肉总量位居全国第一的康大集团……这些龙头项目正是这座时尚之都在农产品出口领域脱颖而出的“脊梁”。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关系;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为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指明了方向。

    如何继承发扬传统农产品出口优势,又怎样延展产业链、提高国际竞争力去抢占新市场?

    “靠港吃港,港口外贸为青岛农产品出口积累了人才和市场两方面的资源。当前,青岛港已是全国农产品进出口规模最大的口岸。”市农委主任由翠玉表示,立足资源产业优势,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中,持续深化农业对外合作,为青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能,实现“绿色品质,世界共享”的目标。

     品质有口皆碑——

    以质量安全为底线厚积“进出口沃土

    清晨不到六点,莱西市店埠镇中菜凤鸣蔬菜合作社的地头已是一派忙碌景象:社员们割菜收菜、装筐装箱、运到加工厂;检验员带着工人卸货、检验农残,蔬菜分级装箱入库;冰冻至0摄氏度,再装车出货到码头,20余种蔬菜通过海运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迪拜、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就是这家合作社,蔬菜每年出口超过500个集装箱,达到10万余吨,水果年出口量2万余吨。

    “合作社狠抓产前育苗和产中管理,严把农残检验关。产品质量过硬,合作社产出的蔬菜大部分直接进入进口国超市销售。”中菜凤鸣合作社理事长李信岐对此非常自豪。

    而在胶州市,一提辣椒,更是有口皆碑。

    世界辣椒看中国,中国辣椒看胶州。据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辣椒出口国,约占世界份额的40%-50%;胶州市加工出口的辣椒产品总量约占全国的70%,分别占全国出口到韩国、日本、欧洲、美国、东南亚辣椒产品总量的90%、70%、80%-90%、40%和70%。

    康大集团的肉兔产品同样是声名赫赫,出口量约占全国总出口量的60%-70%。康大集团与法国合作,引进了最先进的肉兔配套系统,并自主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兔良种,获得农业部新品种鉴定,填补了国内30年无肉兔新品种育成的空白。

    品质是农产品加工出口的“硬优势

    “硬优势”也释放出强劲的生长力。海关统计显示,2001年中国刚加入世贸组织时,青岛农产品出口总额仅有8.3亿美元。2017年,青岛完成农产品出口357.48亿人民币,年增长率达9%,占山东农产品出口额的31%。

    这一数据的增长,与青岛坚持把质量安全作为底线来抓密切相关。

    为打造农产品加工出口第一市,青岛给农产品生产安上质量安全“紧箍咒”。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面建立质量检测、产品追溯和品牌管理体系,500多家企业获得国际出口食品检疫卫生注册,600多家企业建有农产品质检机构,1000余家企业通过BRC等出口质量体系认证,带动建设263处标准化生产基地、1500多处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基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青岛农产品以“”取胜:农业部、省农业厅和青岛市三级抽检地产农产品平均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青岛被评为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此外,全市注册农业品牌达到1.9万余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总数达926个,打造著名农业品牌166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位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品质至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水涨船高”。截至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168家、产值1300亿元以上,其中规模以上439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10家,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形成粮食、蔬菜、水产品、肉鸡等8条百亿级产业链。

     “出海”与“引智”并举——

    提高都市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

    在青岛,一批“”字号龙头企业,闯出国门,迈向海外。

    瑞昌棉业就是“农业出海军团”中一个成功典范。作为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在非洲直接合同种植、收购、加工棉花到纺纱的中国企业,瑞昌棉业已在马拉维、赞比亚等非洲国家拥有7个轧花厂、2个榨油厂、1个在建的纺纱厂,年收购籽棉10万余吨,榨油6000余吨,可生产棉纱8000余吨,涉及当地农户20余万户,直接聘用当地员工3300多人。

    瑞昌棉业“走出去”的故事正是青岛农业企业探索以贸易带动全产业链投资布局、以先进技术占据农业价值链制高点、以强大资本优势获取农产品市场影响力的生动呈现。

    近年来,青岛农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在政策上,青岛制定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全市农业走出去的意见》,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农业种植、养殖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出口企业等的“走出去”项目给予政策支持,推动了20余个农业“走出去”项目成功实施。在原料产品供应上,青岛支持和引导涉农企业在国内外建立生产加工基地,青岛赞比亚农产品加工园、青岛马来西亚渔业园等一批园区或基地顺利推进。

    目前,青岛农业的对外投资布局已延伸至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地,瑞昌棉业、鲁海丰、明月海藻、同仁食品等企业纷纷在境外投资建立农业生产园区或基地,成为青岛农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出海”富了“口袋”,与此同时,通过“引智”来丰富“脑袋”。青岛坚持“引智”与“出海”并举,充分吸纳国际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成果,提高都市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昌盛日电的华盛太阳能农庄,光伏大棚里采用的是以色列无土栽培、水肥滴灌等技术。近年来,青岛坚持运用国内外资本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中荷智慧农业研究院、中以农业科技城等国际科技合作园区项目纷纷落地,全市累计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1600多个、先进技术100余项,丰富了青岛农业种质资源和基因资源,提供了充分的前沿技术储备,增强了核心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力。

    “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推进,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青岛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今年,青岛国际种都建设迎来发展黄金期。丹麦丹育基因科技、五征集团现代农机研究院等项目开工,荷兰瑞克斯旺、瑞士先正达、日本住化农业资材、荷兰丰收联盟、荷兰花卉协会、日本丸红、日本双日食料、香港太平洋恩利等全球行业巨头先后落户,青岛现代种业逐渐隆起一片发展高地。

     农业开启新征程——

    争当全省农业对外合作龙头

    青岛,都市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指数全国第七名。站在现有基石上,农业的对外合作将如何开启新征程?

    市农委给出这样的目标: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业对外合作新格局,争做全省农业对外合作龙头。

    为此,青岛将整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加快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标准体系建设,巩固欧盟、日韩、美国等传统优势出口市场份额,积极拓展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份额,支持企业在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建立境外农产品(农资、农机)展示展销中心、贸易中心或冷链物流中心,加大对企业参加境内外国际交易会、博览会的支持,农产品年出口额稳定在3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与此同时,开展“千企招商”大走访活动,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和主要农业科研院所,开展招商走访活动,营造出重商营商的政策环境。

    目标既定,砥砺前行。“十三五”期间,青岛重点打造面粉、花生、蔬菜、饲料、肉类、乳品、禽类、海产品等8条百亿级农业产业链,培育5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超过100个,农产品品牌价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9000亿元,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其中精深加工率达到50%以上,把青岛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最高水平的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向世界展示青岛农业的发展力量。

前5个月山东外贸进出口7398亿元 同比增长1.9%
  记者从青岛海关了解到,今年前5个月,山东省外贸进出口73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