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仓满储 主产区仍须不忘粮食安全

29.04.2015  09:49

  尽管库存粮食处于“高仓满储”状态,但是宜春市始终没有放松粮食安全这根“弦”,将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不断抓严、抓实、抓好。  
  宜春市是江西省的产粮大市,也是全国籼稻主产区,全市10县(市、区)有8个是国家认定的产粮大县。全市常年稻谷产量超过370万吨,常年稻谷收购量在200万吨以上,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超过50%。2014年全市共收购早稻75.8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托市粮51万吨,占全省托市收购量的25.5%。  
  随着粮食连年增产、增收以及近年来国家连续启动托市收购,该市库存粮食处于“高仓满储”状态,但是宜春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没有放松粮食安全这根“弦”,坚决摒弃“产粮区不存在粮食安全隐患”的观念,将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不断抓严、抓实、抓好。  
  稳定发展:保护种粮积极性  
  宜春共有粮食播种面积900多万亩,对发展粮食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针对粮食种植比较效益不断下降的形势,全市各级一方面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保障种粮各项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坚持按最低收购价敞开收购农民手中余粮,确保种粮农民增产、增收。  
  因此,农民普遍感觉“作田不吃亏、种粮有钱赚”,种粮积极性得到了有效保护,与全国粮食产量一起实现了“十一连增”。  
  充实基础:管好地方储备  
  因产区思想作祟,加上财力有限,不少地方曾对建立地方粮食储备存在抵触情绪,导致2008年江西省下达宜春市市、县两级粮食储备规模迟迟不能到位。  
  为全面落实省里下达的储备规模任务,2012年,宜春市政府强力推动,年初召开全市粮食收储工作会议提出要求,年底从市政府办、发改委、财政局、粮食局和农发行抽调专门人员组成5个检查组对各地储备粮规模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截至2012年底,10个县(市、区)全部落实到位,并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任务。同时,市县两级制订了《地方储备粮油管理办法(试行)》,确保储备粮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良好、调用高效。  
  退城进郊:实施“粮安工程”  
  作为传统的粮食主产区,宜春市的粮食仓储设施大都建设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久失修,条件简陋,既不便使用机械设备,也制约了各种科学保粮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库存粮食安全保管造成影响。为彻底改变粮食仓房老旧现状,全市各级粮食部门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为抓手,在做好“危仓老库”维修改造的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基层国有粮食企业退城(镇)进郊粮仓新建改造工程。  
  截至目前,全市共计维修老旧仓库755座,仓容94万吨,完成屋顶改造42.3万平方米;退城(镇)进郊粮仓新建改造工程计划新建70个储粮库点,新建现代化高大平房仓122.12万吨。工程完成后,高大平房仓数量将占全部有效仓容的70%以上,粮食仓储设施条件将有脱胎换骨的改变,粮食进出仓机械化程度和科学储粮新技术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库存粮食安全保管更有保障。  
  维护稳定:完善应急网络  
  为保障粮食安全,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宜春市按照“合理布点、全面覆盖、平时自营、急时应急”的原则,规划建立了宜春市粮食应急保障供应和粮食市场监测网络。在辖区内建成粮食应急加工企业27家,粮食应急供应点200个(其中粮食应急保障配送中心11个),国家和省级监测点16个。  
  同时,设立多个信息采集点,重点做好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的市场监测工作,必要时增加监测的频率和密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和报告市场信息,确保应急状态下粮油市场的有效供给,服务政府粮食宏观调控和决策。  
  节粮减损:引导健康消费  
  当前,粮食损失浪费已成为危及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为降低农户储粮损耗,自2010年起,宜春市认真组织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共计发放新型农户科学储粮仓48521套,每户可降低损耗6%。同时,督促粮食加工企业改造落后的粮食加工方式,提倡适度加工提高成品粮出品率;通过改善仓储设施条件,推广储粮新技术,降低粮食库存损耗。  
  此外,宜春市坚持每年开展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倡导社会公众节粮惜粮的同时,努力把爱惜粮食、反对浪费变成一种行为习惯和实际行动。  
  但是,该市粮食安全仍然存在不少隐患。例如,有的地方储备粮财政补贴未完全到位;由于粮食市场持续低迷,轮换费用补贴标准偏低,地方储备粮轮换亏损严重,使得储备粮承储企业面临较大压力;地方储备粮轮换管理办法与目前形势不适应;农民种粮效益偏低影响种粮积极性;粮食加工和消费环节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等。上述情况必须引起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有效解决,否则,确保粮食安全将长期面临较大压力。
 

(来源:中国粮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