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孙丕恕:政府大数据不要再“沉睡”
政府大数据不要再“沉睡”
□ 本报记者 张春晓 李占江 贾瑞君
带着自己的深入思考,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丕恕,今天提出了加快政府数据开放的建议。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级
这不是孙丕恕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谈论这个问题。去年7月25日,李克强总理到浪潮集团考察时,他也没忘记推介“大数据”的理念。总理把相关部门负责人叫到身边“现场办公”,要求他们以云计算、大数据理念,与企业信息技术平台有机对接,建立统一综合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大数据”共享。
坚持不懈地呼吁源自一种紧迫感。“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都将其政府数据开放作为国家战略推动,借助政府数据开放,美国的医疗服务业节省3000亿美元,制造业在产品开发、组装等环节节省50%的成本。”孙丕恕说,目前,上海、北京、青岛等地先后出台了数据开放相关政策,搭建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他认为,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推动措施,很多政府部门担心增加工作负担,甚至顾忌数据披露会暴露管理中的不足,因而主动性不强;相关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法律不健全,缺乏统一数据开放标准,地方政府和垂直系统各自为战,造成新的“开放的数据孤岛”。
“在国外,数据开放的工作都有明确的部门来负责,有效推动了这项工作的进展。例如,美国的data.gov是由美国总务管理局(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负责管理,并持续改进该网站。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负责设计网站的结构与规划。”孙丕恕建议,我国政府数据公开应明确组织机构,制定行动规划,研究制定政府数据开发目录和格式标准,“书同文、车同轨”。
从建设步骤和开放范围来看,他建议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在全国分领域、分区域实施。“建议选择试点区域,推动相关部门首先整理社会关注度高,与居民生活、公共服务、社会环境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相关的数据,例如气象、交通、旅游、物价等部门所掌握的基础数据、业务类数据、管理类数据、统计类数据等。”
除了唤醒“沉睡”的政府数据,在孙丕恕看来,当前应该积极推进金融、电商、公共事业等大型企业数据的开放共享,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用好大数据。
“目前,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为1859.6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及8.2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这些数据第三方机构很难获得。”孙丕恕说,当前央行征信也在逐步建立信用的共享机制,但大部分局限于金融机构内部,没有有效地向社会开放。电信运营商、水电煤等公共事业机构内也积累了多年的业务数据,互联网公司则收集了大量的用户和企业信用数据,这些公司基于商业利益等不将数据开放,而是基于自有的局部数据开展征信服务业务。“目前,个人征信市场已向民营企业开放,大企业间也在积极谋求数据获取和数据共享的路径,如建立数据开放平台引入或交换第三方数据,但这些都缺乏明确的规范和政策,这一领域的数据壁垒问题亟需解决。”
(本报北京3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