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20.08.2015  05:02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积极开展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一个中心、三个系统”(即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农业监管与指挥调度系统、农业综合服务系统)为核心,加快“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资“互联网+农业”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一批要素集聚、政策创新、产业集中的“互联网+农业”发展典型。围绕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及农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三农服务和科研开发等方面,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的有效对接,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发挥政策支持、项目带动、典型示范的作用,构建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示范,打造集物联网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电子商务、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互联网+农业”示范区。积极引进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加大对本土农业电子商务企业的扶持,鼓励和引导涉农企业自建农业电商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销售。发展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推进互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编码管理、包装标识、仓储、冷链、物流等环节的应用,实现农产品在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的高效管理。建立“互联网+农业”农产品交易市场,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充分发挥农村超市、农资店、为民服务中心等主体作用,推进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便捷化、农业生产智能化。以农业大数据中心为重点,整合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灾害预警预报、执法监管、产权交易等方面的应用,加快推进农业管理信息化。以农村经济统计、农产品价格、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村“三资”监管、农业投入品监管等数据库为重点,建立“互联网+农业”应用信息系统,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以农业园区、畜禽养殖、农产品产销为重点,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互联网+农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加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实现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

  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组建“互联网+农业”专家队伍,编制发展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建立长效机制。依托科研机构、涉农信息化企业、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建立“互联网+农业”发展人才培训基地,建立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资金扶持,扶持“互联网+农业”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互联网+农业”的重要作用,总结推广先进典型,营造关注、支持、参与“互联网+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