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讲话中的一个崭新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光芒,为我们进一步弄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发展的核心问题,明确根本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求发展,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推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就能不断前进,我们党就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图: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考察。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我们谋求和推进发展必须认真研究回答的重大现实课题。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发展指向;弄清“依靠谁”,才能凝聚发展力量;弄清“我是谁”,才能在发展中找准位置。“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诠释和回答这个问题的科学思想武器。
“以人民为中心”谋求和推进发展,根本立场是一切对人民负责。 以人民为圆点聚焦和拓展发展思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把适应人民的发展期待作为根本工作指向和全部价值追求,以此为统领来谋划、推进各项工作,体现的是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观;“以人民为中心”,核心思路是紧紧依靠人民,以人民为靠山来孕育和推进发展思路,始终把人民群众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造主体、发展主体和成果享有主体,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体现的是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以人民为中心”,根本取向是为民谋利,以人民需求为依归来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也就是习总书记在贵州农村视察时所说的:“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唯一标准,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植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体现的是人民至上的价值观。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能永远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获得源源不竭的力量支持,确保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
“以人民为中心”谋求发展和推进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 党的根本宗旨所系,我们谋求和推进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更高水平上的生活富裕。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历史经验证明,发展如果不以人民意愿、人民期待为指向和依归,不但失去意义,也会失去动力。什么时候正确反映和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能够逐步提高,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反之,就会遭受挫折。这表明,在发展中一定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理念,并以此来校正和调整发展的方向、速度以及方式、方法等,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等关系,立足于实际情况作决策,着眼于群众需要谋发展,而不能靠想当然,搞一厢情愿。这样才能确保科学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
图: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考察。
“以人民为中心”谋求和推进发展,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人民群众的要求是什么?我们的工作怎样才能适应这样的要求、体现这样的要求、发展这样的要求?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靠空谈、靠拍脑袋,而必须通过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来体察、来探索。现实工作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有的领导干部虽然也十分重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但却喜欢“为民作主”,忽视或者不愿深入了解和认真倾听群众的愿望、要求和意见、建议,结果往往是办非所愿、事与愿违,干了“费力不讨好的事”,反而引起群众不满。这说明,“以人民为中心”,既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带来利益,又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第一,决策的产生应来源于人民意愿。 要把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作为工作的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一种常态,以公仆的角色到基层一线特别是群众意见较大的地方,倾心聆听百姓的呼声建议,在拉近同群众的距离中找准为民谋利的切入点着力点。
第二,决策的完善应依据于人民意愿。 坚持把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在广泛汲取群众智慧中,探寻为民谋利的更好思路、更好举措,确保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质量。
第三,决策的执行应受制于人民意愿。 要把群众的情绪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晴雨表”,学会按群众的需求行事,经常听取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评价,看看他们赞成什么、期盼什么、反对什么,找准我们工作的改进方向、纠正之处,使各项工作始终体现群众要求,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以人民为中心”谋求和推进发展,本质是不断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也日益提高,并且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任何“适合”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过去适合老百姓的要求,不一定表明现在依然适合,更不意味着将来也能适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也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静下心来,扑下身子,认真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忧、所需,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使我们的作风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感情。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到全部奋斗实践中。9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切发展的依归,有效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
今天,虽然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我们谋求和推进发展仍然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谋求和推进发展,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动力也来自于人民群众。因此,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既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也是谋求和推动发展的基本途径;既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是我们共产党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原则;既是我们党的科学思想方法,也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方法。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