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林业生态建设引领绿色发展

07.09.2015  03:30

滕州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把林业生态建设当作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和突破口,紧紧围绕如何破解“建设周期长、效益差、资金缺、土地少”等一系列制约林业生态建设的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走出了一条“城市乡村规划发展一体,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举”的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升群众福祉、建设美丽滕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先后被评为全省首批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目前申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市”也取得良好进展。

 

一、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加快城市深度转型的宏伟蓝图中,明确林业生态建设的目标定位和实施路径。 滕州作为全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生态环境压力巨大,转型发展任务繁重。对此,滕州市委、市政府高扬生态立市大旗,及时调整思路,提出了打造“绿之城、水之乡、文之邦”的生态建设目标定位,引领城市深度转型发展。一是大手笔推进林业生态规划。累计投入1300万元,聘请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省林业监测规划院,编制完成林业各类规划12项,形成了面、线、点三个层次的规划体系。面,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市总体规划等林业规划,搞好全市绿色生态建设的总体布局;线,结合水系、绿道、交通干道等建设,编制完成秀美荆河景观设计、荆河省级湿地公园、青龙山绿道、红荷大道等专项规划,坚持增加绿量与提升质量并重,以工程建设为依托,绿化、美化协同跟进;点,结合微山湖湿地和莲青山、黄莲山森林保护与旅游开发,编制完成滨湖湿地公园发展规划、墨子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努力打造原生态环境为特色的精品景点。二是大气魄划定林业生态红线。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把整体县域划定为重点开发、适度开发、禁止开发三大主体功能区,把湿地、湖泊、林地、绿地明确列入禁止开发的“高压线”,明确全市湿地面积15.4万亩,其中10处申报省级重要湿地保护库,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环境要素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三是大力度抓好生态顶层设计。坚持特色化发展、差异化考核,把全市21个镇街划分为农业和生态旅游、城市经济、工业三大类,积极引导农业和生态旅游类的滨湖、柴胡店、龙阳、东郭、界河、羊庄6个镇,重点发展农林复合经营,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市级侧重对其生态指标的考核,同时加大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仅去年市财政转移支付达到3.67亿元,形成了推动生态建设的制度保障。

 

二、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延长林业产业链的具体实践中,扎实推动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传统林业发展周期长、成本高、效益差,产品链条短,难以成为带动其他各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唯有坚持兴林富民,破除思维定势,突破工作惯性,延长产业产品链条,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与关联产业的互动发展,让生态建设成果“无限放大”并惠及多方主体,才能实现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方面滕州重点延伸发展了“六大林业产业”:一是扶持壮大森林旅游业。依托东部山系特有的森林资源优势,整合墨子省级森林公园、柴胡店省级森林公园和莲青山省级地质公园等旅游资源,投资5亿元用于景区景点建设,成功创建滕州墨子国家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每到周末,吸引了徐州、新城、邹城、微山等附近地区的游客到此休闲旅游,体验天然氧吧的神奇魅力。二是巩固发展湿地旅游业。结合打造“墨子鲁班故里、湿地红荷之都”的旅游品牌,先后投资7.8亿元,实施了滨湖涝洼地治理、退田还湿、湿地修复等湿地保护工程,滕州滨湖湿地公园被评为首批国家湿地公园、国家4A级景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目前正配套实施总投资100亿元的微山湖古镇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集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度假、乡村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休闲旅游目的地。结合荆河下游段治理,实施了总投资30亿元的秀美荆河项目,完成了20公里的河道综合整治、堤顶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七星湖湿地和滕国故城的生态人文优势,规划建设了生态郊野型的上善公园,市财政出资1200万元,对沿河两岸100米及河滩内10500亩贫瘠土地整体流转,建设了义务植树基地和桂园、石楠园、女贞园、桃园等精品园10余处,建设两侧各100米宽的绿化林带,栽植花卉苗木300余万株,铺设草坪6万平方米,形成了“桃红柳绿、油菜花黄"的美好景象,每天近万人到此游玩赏景、钓鱼休闲。目前,滕州各类湿地公园达到28处,其中省级3处。三是做大做强种苗花卉业。借助第五届山东省花卉博览会在滕州举办形成的品牌效应,依托董村花卉交易市场建设了鲁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省级花卉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突破百万元;在该市场的带动下,周边镇建设了中国红海名贵花卉苗木基地、北方珍稀苗木基地、滕国鸿花卉苗木繁育中心、融和花卉苗木产业园等18处大型苗木生产基地,目前滕州花卉市场发展到3处,苗木繁育基地发展到252处,花卉苗木种植经营户达到1500余家,苗木花卉面积达到6.5万亩,年产值达到12.8亿元,带动就业5.6万人,成为我国江北地区花卉苗木的繁育基地,南北花卉苗木的物流中转站、驯化基地。四是全面推进林产品加工业。不断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依托鑫迪门业、美华装饰材料、威诺意尔家具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室内门、家具厨柜等高附加值产品,组织企业参加林产品交易会,提升林业企业综合竞争力。目前,滕州各类林产品加工企业总数达到459家,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林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10亿元。五是深化扩张经济林产业。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因地制宜推进经济林建设,大宗集团投资1500余万元,建设了2000亩的元宝枫种植基地,栽植元宝枫40万余株,带动就业500人;计划采取“公司+村两委+林业合作社+基地”的规模化经营模式,以集团公司为龙头,由村两委牵头,加快土地流转,吸引更多的林业合作社和林农种植元宝枫,力争3—5年内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筹建生产加工企业,提炼高附加值的元宝枫油,延长元宝枫产业链条,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元宝枫系列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引进北京沁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在滨湖镇建设7000亩的竹柳产业基地,培育成熟后产品用于能源、造纸等行业,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在有山镇,加快推进有机栽培园、观光采摘园、新品种示范园“三园”建设,引导农民种植核桃、酥梨、板栗等特色经济林;在东郭镇建设迷迭香生产基地,栽植迷迭香100万株,产品可用于做茶叶、香包、记忆枕等保健产品。目前,滕州林业产业示范园总数达到312处。六是创新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结合地形地貌和种植习惯,滕州确立并推广了“林下荷”、“林下渔”、“林下禽”、“林下菌”、“林下游”和“林下药”6种林下循环经济模式。依托滨湖镇万亩生态林保护工程,建设了3.5万亩的微山湖生态鱼养殖场,年产值达到2700万元;培育了盛世红荷藕业公司“湿地红荷”、太和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太贺”等一批林下经济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了湿地渔家、薛河梨乡、龙阳果香、幸福龙庄、情山情趣等乡村旅游的“五朵金花”,实现了农民“零距离就业,不出户赚钱”。六大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宽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新思路,理顺了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

 

三、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到林业发展要素制约的破解攻坚中,充分激发林业生态建设的潜能和活力。 滕州人多地少,山地比重较小,保林地与保发展的双重压力突出,还面临着林业生产前期投入较大,生产经营集约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对此,滕州解放思想,开阔思路,积极寻求破解良策。针对缺乏大面积造林地块的问题,深度挖潜,高效利用,采取破损山体修复、山坡地造林、退耕还林还果、复合套种等形式,每年完成成片造林5万亩。针对造林前期资金不足的问题,采取“项目争一点,财政投一点,招商引一点,社会担一点、银行贷一点”的灵活方式筹集资金,及时跟踪研究国家、省、市林业项目政策,近年来共申报中央森林抚育等国家、省级林业项目1 0余个;市财政在收支压力紧张的情况下,仅去年就拨出2亿元用于植树造林;加大对林业项目的包装力度,积极组织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累计引进造林资金86亿元,121家企业落户滕州投资发展林业,建设各类林业产业园17处,面积达到12万亩;动员全民参与共建纪念林活动,每年栽植树木8 O余万株,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到110万人。简化银行支持林业发展贷款程序,探索建立了“五个抵押条件、四个权利证明、三项优惠措施、二项保障机制、一个贷款合同”的“五四三二一’’林权抵押贷款操作管理模式,仅滕州农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累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就达1.5亿元。针对林业生产组织集约化经营不够的问题,在完成38.4万亩集体林地主体改革的基础上,深化完善配套改革,大力推进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流转,在不改变林地用途、所有权、承包权的前提下,通过转让、出租、转包、抵押等形式,推动林地向发展潜力大、示范带动作用强、运作规范的林业专业合作社集中,加快培育林业经合组织。目前,累计流转林地10.2万亩,各类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128家,其中省级林业专业示范合作社9家,资产总额达到3.9亿元,入社林农1.6万,人均收入比入社前增加1200元,滕州成功创建首批全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针对林业产业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积极组织开展森林保险,目前完成国有林场投保面积9700亩,年底前完成投保面积12.4万亩。

 

四、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创新完善林业治理体系的大胆探索中,不断完善服务林业生态建设的体制机制。 新常态下,林业发展承担着改善生态建设的重任,面临着发展生态经济的载体,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创新林业治理体系,完善服务体制机制。一是坚持依法治林。整合林业执法力量,成立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统筹抓好林业综合执法各项工作,涉林案件立案率100%,办结率98%以上,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或起诉的案件。严控林木采伐量,依法加强种苗木材的出入境检疫,全面抓好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两防”工作,近年来全市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事故,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四率"全部达标。二是注重科技兴林。围绕林业共性技术攻关,先后实施林业科研项目2 3个,引进转化科技成果14项;其中依托大宗集团,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性炎教授领衔建设林业行业技术中心,占领林业科技制高点。成立林业、农业等部门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队伍,编制林下种养手册2万本,推广系列林业技术标准6项,滨湖镇白莲藕种植标准上升为省级标准;每年举办林业技术培训班10余期次,培训技术骨干8000人次。三是宣传生态文化。加强对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宣传绿色低碳的消费生活模式;通过建设生态文化长廊、水生植物园、湿地文化博物馆,举办湿地保护发展高层论坛等活动,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组织开展古树名木保护行动,充分利用世界湿地日、植树节、爱乌周等节日,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每年受教育人数2 0万人次,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滕州被授予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