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改元年 山东棉市遭重创
2014年堪称中国农产品价格改革元年。201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在新疆启动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试点。9月1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棉花目标价格为19800元/吨。
临时收储政策取消 棉价由市场说了算
所谓目标价格,是指在保障农民获得一定收益的前提下,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农产品种植成本制定出的预期价格。如果在收获时,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将按照差额补贴给农民;如果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则不发放补贴。山东作为全国第二产棉大省、第一用棉大省,无缘此次目标价格试点。而在此之前,为了保障棉农利益,2011年起,国家采取的是临时收储政策。这虽然保证了棉农、轧花厂和棉花贸易商这三个环节的利益,但却违背市场规律,使棉花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山东华灵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淑美告诉记者:“国内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整个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被严重削弱。近几年,欧美地区在华的不少棉纺订单已经逐步被东南亚国家抢去。”
国家收储政策还造成了国内外棉价的严重倒挂,价差最大时进口棉比国产棉便宜6000元/吨,致使进口压力增大,走私日益猖獗。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党委书记陈雪梅说,国家代价也很大,连续三年每年购入大量的棉花,库存最高达到1200万吨,占压了巨大的资金。
菏泽弘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武鲁涛分析说,“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后,棉花价格由市场决定,棉农种多少棉花由自己判断,什么时候出售也根据市场行情。”
收棉卖棉都不易 棉花收储企业两头难
利好之外,这个产业链上的环节,都分摊了这次改革的成本,阵痛来袭。
“原来我们收了棉花后,加工完就可以卖到中储棉,现在却只能自己去敲纺织厂的门,困难较大。去年我们的棉花加工量是6000吨,今年还不到3000吨;原来加工1吨棉花能挣四五百块钱,现在最多能挣一百块。”金乡一家棉花收储企业负责人李想(化名)告诉记者,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后,棉价一路下滑。农民惜售,棉纺企业不敢存货,处于中间的棉花收储企业两头作难。
“微利”且“吃不饱”的状况下,收储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据武鲁涛介绍,近年来,山东每年都有收储企业倒闭或转移到了新疆。据统计,菏泽地区2014年的棉花加工厂大约有25家。目前,它们都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
“原来,我们全部从中储棉采购原料。取消临时收储之后,我们主要从加工企业采购。这些棉花不光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也不稳。而国家抛储却要等到明年3月。”陈淑美说,棉纺企业追求的是价格的稳定,而今年的市场却是“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局面,他们不敢轻易接收储企业的订单,利润更是谈不上了。
棉农付出的代价更大。今年10月以来,棉花价格一路下跌到成本价之下。河北省一家棉花加工企业负责人卢先生告诉记者:“整个产业链都要承受改革的成本,包括棉农、加工企业、棉纺厂、消费者在内的主体承担的比例大约为40%、40%、10%、10%。
质量没优势、农民惜售 山东棉遭遇市场寒冬
武鲁涛估计,目前新疆的棉花价格约为13000元/吨,这意味着国家补贴是6800元/吨。而中央财政2014年度给包括山东在内的棉花主产区的补贴标准为2000元/吨,折合到籽棉约为0.3元/斤。武鲁涛分析说,现在,进口棉价格(含税)为15500元/吨左右,这比新疆目前的价格高出2500元左右。一边是质量好价格低的新疆棉,一边是价格略高的进口棉,这让质量没优势、农民又不想卖的山东棉遭遇重创。
由于绒短、颜色差,在山东华灵集团有限公司,内地棉只能做配料。这家公司用的棉花90%是新疆棉,10%是内地棉。该公司负责人陈淑美介绍说,内地棉要想突围,还得从改良品种、纠正耕作方式、提高机械化水平上下功夫。然而,这对遭受重创又缺少缓冲措施的山东棉市来说,难度将会更大。
“从长远来看,探索目标价格改革可以最大限度挤出中间环节的利润,让农民得到真正实惠,”武鲁涛说,“但是,这项改革还需要系统性的配套措施。”
“未来三年时间里,山东棉市估计会一直低迷。”陈雪梅说。
采访中,面对新疆和山东棉花补贴政策上的差异,棉农很无奈。“同样是取消临时收储,却只在新疆实行19800元/吨的目标价格,这对山东棉农的积极性打击很大。”无棣县顺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磊军说,“农民处在产业链的最底层,‘区别对待’给老百姓的感觉像是国家不要他们了。存在这些想法的棉农越来越多。若是目标价格迟迟到不了山东,山东棉区消失怕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