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吃会动 寒冬做“暖男”不难

25.12.2014  11:54

    冬至已过,天气越来越冷,真正到了“起床靠毅力,出门靠勇气”的时候了。很多人会说,衣服都是新买的,穿上还是感觉冷,要是没有暖气空调,感觉还真是活不了了。很多女孩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晚上要打着空调开着电热毯才能入睡。能有个“暖男”在身边,暖手也暖心多好!但是一些也怕冷的男性朋友,似乎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对此,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临床营养科专家王淑安表示,做个“暖男”其实不难。

  好奇:我们为什么会怕冷?   为什么有些人会怕冷?在做“暖男”之前,首先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从疾病角度来看,常见的怕冷原因主要有:甲状腺机能减退、贫血、营养不良、血糖血压异常、感染和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厌食症等疾病会导致机体怕冷!怕冷的人首先需要去正规医院排除这一系列的原因。排除上述原因后,如何才能提高机体的产热能力呢?   我们都知道热爱健身的人身体特别抗寒,这种天气根本不需要里三层外三层;而有些胖子就显得特别地“畏畏缩缩”,按道理说他们的脂肪层比一般人厚,为什么还怕冷呢?是由于他们体表面积相对偏大,而肌肉量相对偏少,所以造成了体表散热偏多,自身产热能力相对不足(一般三级医院都有仪器可以测量机体的骨骼肌水平和代谢水平)。要知道厚厚的脂肪层只是一个保暖的工具,跟我们穿戴的棉袄围巾是一样的功能,我们体内的脂肪绝大部分是白色脂肪,是储能的物质,白色脂肪基本不耗能,换言之就是不能为机体产热。另一种脂肪是棕色脂肪,在人体脂肪中占比很少,这类脂肪是可以为机体产热的。研究表明温暖的环境会使机体的棕色脂肪减少,所以我们要保护自身的棕色脂肪含量,注意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温度不宜过高。   疑问:吃饱了也就不怕冷了?   那我们如何才能不怕冷,成为扛冻的人?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首先要纠正一个观念,并不是 “吃饱了也就不怕冷了”,但很多人对此深以为然。其实机体的能量工厂是线粒体,而线粒体主要分布在骨骼肌中,产热能力与骨骼肌含量直接相关,适量主食的基础上保证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取,是能够维持你的肌肉量的;假如你本来骨骼肌含量偏少就很怕冷,每餐还不注意食物的摄入比例,比如以主食为主吃得很饱,肉类食物吃得很少,时间一长,体重上去了但温度却没上去,所以不科学的食物比例对机体是起不到产热御寒的作用的。   其实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会选择食物,保证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比例,甚至冬季要稍微提高其摄入比例,配合有氧运动提高自身的肌肉量。保证优质蛋白质食物摄入量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机体消化蛋白质产生的热效应高,换言之就是吃瘦的猪肉、羊肉、鱼虾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吃馒头米饭更易使身体温暖。   做个“暖男”,吃、动有秘诀   建议怕冷的人控制主食和油脂的摄入比例,同时增加瘦肉鱼虾的比例(某些需要低蛋白饮食的病人和对动物蛋白过敏的人除外)。此外,我们还要理解一些高热量的食物(如巧克力、蛋糕、点心等)与机体产热的关系,高热量的食物对肌肉量较多、代谢能力高的人来说能够达到温暖身体的作用,而对肌肉量少、代谢能力低的人并不能达到温暖身体的效果!   其次,不要忽略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补充,一些B族维生素,作为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辅酶,参与机体的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铁锌碘钙镁等矿物质均和人体能量代谢有关。比如铁参与血红蛋白的构成,缺少的话,机体的携氧能力、气体交换能力和代谢水平都将随之下降。由于线粒体是机体的能量工厂,镁有很多都集中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它是多种酶的激活剂,跟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当然这些生化反应都是在机体体液中进行的,所以需要补充足量的水分。因此,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可以增强机体的代谢水平和产热能力。   另外,食物的调味料,如辣椒、芥末、生姜等,可使机体呼吸加快、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能提高氧气和葡萄糖的运输速度,体表散热的速度增加,可以让机体暂时感觉温暖。   而运动同样是很关键的部分,要知道肌肉组织的产热能力很强。所以要经常运动,运动还会刺激雄激素分泌,这也使得摄入的蛋白质利用率提高,更易增加机体肌肉量,这样可以提高机体代谢率,逐步形成抗寒体质。   调整饮食,每天坚持一定量的有氧运动,你的体温自然也就上来了。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虽说饮食和运动是最容易、最可靠的方法,但也是最不容易坚持的方法,所以坚持下去,你也可以成为“暖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