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红色基因 弘扬好传统文化

11.03.2018  15:35

    图①:张淑琴代表提出,要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图②:王瑞霞代表从自身感受出发,提出要大力培养基层文博等方面的人才,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

    图③:刘学景、刘莉莉、刘文玲、刘晓静代表(左起)表示,要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多作贡献。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和“”,文化繁荣则国家兴盛。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山东还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人民群众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丰富资源。

    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既是谆谆教诲,也是鞭策鼓励,山东一定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基因结合起来,构筑崇德向善、活力迸发、繁荣多彩、文明和谐的道德文化高地,在齐鲁大地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文明风尚、人文氛围。

    不忘初心,让红色基因注入血脉代代相传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团审议时,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岔河校区校长张淑琴代表向总书记汇报了学校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做法。“现在的学生思维更活跃,知识面更广。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过早受到了娱乐化、低俗化信息的冲击。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很容易有一些不正确的想法。比如,有的学生讲究吃穿,有的学生抗挫折能力差,碰到一点困难就发愁。”张淑琴说,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看到这些情况很有些着急。

    但近几年,通过不断加强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张淑琴担心的情况正在好转。作为沂蒙精神的发源地,临沂编写了《沂蒙精神教育读本》,在小学和初中都开设了沂蒙精神教育课程,并组织了艺术表演、读书、演讲、征文等活动,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这种红色基因正是现在的学生所缺少的,是孩子们成长最急需的养分。”张淑琴说。

    省工商联副主席林凡儒委员认为,红色基因是一种爱国情怀,一种民族气节,一种理想信念。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是革命先烈共同追求的理想,他们用奋斗与牺牲,书写着对真理和信仰的执著,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其事迹令人叹服,其精神感天动地。“紧扣时代脉搏,传承好红色基因,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总书记对传承红色基因、对中小学教育的谆谆教导,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备感激动,也备感责任重大。”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代表说,中小学教育不能只重视数理化,还要加强爱国主义、爱党、爱人民的教育,要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不能培养数典忘祖的人。学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

    “红色基因作为一种优秀文化、一种光荣传统,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山东能源枣矿集团董事长满慎刚代表说。枣矿集团源于1878年创办的“中兴矿局”,1926年矿区就成立了枣庄第一个党支部,从此党的红色基因、红色信仰便深深扎根于百里煤海。近年来,枣矿集团把加强红色教育作为激活红色基因的主要渠道,在全国企业中率先建立了规模功能齐全的开放式党性教育基地、党性体检中心和主题党日活动中心,先后对山东省管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党支部书记、发展党员对象轮训5000人次。

    传承红色基因,不能空洞说教,必须加强载体建设。淄博市市长于海田代表说,淄博正在筹划设立“焦裕禄干部教育学院”,将王渔洋纪念馆的“家风家训”和党风廉政教育资源,与原山艰苦创业纪念馆、博山区崮山镇焦裕禄故居、“当代保尔”朱彦夫陈列馆、沂源教师李振华事迹展、沂源618电台等红色教育资源串点成线,作为省委党校的教学点。这其中,朱彦夫陈列馆、李振华事迹展都是近年来专门建设的。“把红色记忆很好地展现出来,才能更好地传承。“于海田表示。

    植根传统文化,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筑魂,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拥有丰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山东大有可为。

    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教化群众、淳化民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了很多故事,如忠厚传家、勤俭持家等,对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继承好、发扬好。”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党委书记李久存代表说。

    李久存所在的村子是“全国文明村”,去年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淄博召开,赵瓦村是主要观摩现场。“我们村搞得好,很大程度是因为做好了挖掘传统农耕文化这篇文章。”李久存告诉记者,赵瓦村有一个民俗博物馆,大到东方红拖拉机,小到锅碗瓢盆生活用具,共陈列展物200余件。在这里,老人能寻找到过去的记忆,年轻人能感受到先辈的付出,老人们经常领着孩子来忆苦思甜。此外,赵瓦村有十个大姓家族,家家有家训。胡氏族人从家谱上抄出《十诫》作为家训,近年来先后有35人考上大学。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还需要找准载体、创新形式。”泗水县苗馆镇隈泉村卫生室村医刘庆民代表说。刘庆民是省道德模范,身患癌症却从未忘记守护村民健康的使命,常年免费为困难群众看病。“村里树起善行义举四德榜,第一个上榜的就是我。”刘庆民骄傲地说,这种张榜的形式,让老百姓看到“心眼好、行好事的人能上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村民的思想和行动。此外,乡村儒学讲堂也是个很好的形式。隔壁村有个儒学讲堂,只要有时间,刘庆民每周都会去听课。

    “有些乡村的老文化、老传统也要辩证地看待,对村民维护公序良俗、崇尚义德勤俭要支持鼓励,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恶俗陋习要自觉抵制。”沂南县铜井镇两泉坡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树睦代表说,“移风易俗,关键在克服攀比观念上,得有人引导。”去年开始,两泉坡社区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成立红白理事会。谁家有红白喜事,理事会成员和村委会班子提前靠上,引导大家简朴操办。“以前村民办场白事得花上万元。现在,不用大吃大喝,照样隆重体面,还能更好地寄托哀思。”李树睦说。

    加快乡村文化振兴,还要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到田间地头采风是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代表的常态工作,她发现,与城市相比,农村公共文化无论在人才队伍上还是基础设施上都有不小差距。“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上的投入,实现城乡文化统筹发展。”她说,一些组织和协会已经开始在这方面发力,如省音协在全省开展“国乐乡村”活动,通过选拔推荐、辅导共建、授牌宣传等方式,推动农村民间乐队的相互交流,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发力文化产业,精准定位文化形象

    文化资源优势要更好地挖掘、开发,发挥更大影响力,文化产业是绕不开的关口。近年来山东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全省文化创意产业收入达到9050.2亿元,产业增加值达到2836.77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三,但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GDP占比仅为4.17%,距离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地位5%的标准仍有距离。产业结构方面,基于高科技和创意设计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和融合产业还相对薄弱。

    “山东的文化形象还需要‘精准’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打好文化产业的牌。”省作协副主席李掖平委员认为,文化就是要“以文化人、以情动人、直达内心”,比如,旅游宣传用的“好客山东”响亮简洁,也很亲和。但总体来说,山东的文化形象还要精准定位,只有这样,产业化才有底气和内涵,文化产品和服务才有市场和受众。

    文化软实力需要“巧开发”,需要抓住本地特色。李掖平在调研县域文化产业时发现,各地文化品牌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她举例说,一个游乐园,方圆100公里内重复建设3家,除了节假日基本都闲置。“文化产业项目启动前一定要做好调研和论证。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学典委员说,他常去台儿庄,台儿庄古城的复活度超过乌镇和周庄,正是因为特色抓得精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也应找准定位,突出乡村自身的特色,发展农耕风貌体验游等特色旅游。他建议,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把山东丰厚的文化资源挖掘好、吃透、用到位。“山东出了这么多名人,墨子有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却没有拍出经典的影视作品。有些故事没讲出来,躺在文献里;有些没讲好,产业化方面做得不够。

    郓城宋江武术学校校长樊庆斌委员对此表示赞同。他说:“无武不成《水浒传》,水浒108将每一个几乎都和武术有关系。”樊庆斌介绍,通过挖掘武术文化、水浒文化,郓城打造了竞技武术比赛、开发了4A级水浒好汉城等文化产业项目,现在比较火爆。“下一步我们还将把武术与旅游、影视和舞台表演结合起来,做大武术文化产业。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委员建议,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设置重大题材文艺作品扶持项目,以长篇小说和影视剧为重点,统筹运用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打通影视产业链条,做好周边产品开发,“掘金”文化产业。

    (□本报记者 廉卫东 张春晓 赵琳 杨学莹 魏然 齐静 李子路 赵君)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

    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本报记者 代玲玲 赵琳 王川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

    新时代,山东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离不开文化的涵养和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等作出重要指示,为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指明前进方向。

    丰富的红色资源,锻造了深厚的红色基因。革命战争年代,山东军民生死与共、水乳交融,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牢记嘱托,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强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沂蒙精神和新时期山东精神。2017年6月28日至29日,新一届山东省委常委班子第一次集体学习,来到了沂蒙革命老区,接受沂蒙精神教育,接受革命历史教育和党性党风教育,围绕“弘扬沂蒙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进行集体学习研讨。半个月后,7月召开的省委党的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丰富内涵,突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个本质特征,组织各方面力量,深入研究阐发沂蒙精神。要把弘扬沂蒙精神与加强党的建设结合起来,让沂蒙精神成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源泉,为山东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随后,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的意见》,对弘扬沂蒙精神专门作出安排部署。

    依托沂蒙根据地丰富厚重的红色资源,山东打造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了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等18个现场教学点,编写了30多部特色教材,开发了现场教学、红色故事会、访谈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七种主要教学形式,让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到这里“学习传统、锤炼党性”。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铁流认为,这充分说明沂蒙精神在当下和未来的现实意义。“唯愿广大齐鲁儿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好‘沂蒙精神’的忠实守护者、坚定传承者、自觉践行者,守护传承好这份红色信仰和红色基因。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山东立足优势自觉担当,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山东推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阐发,搭建一批传统文化研究、传播交流平台,开展一批普及教育、实践养成活动,实施一批重大文化工程项目,打造一批传统文化题材文艺精品。2017年9月起,山东中小学全面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山东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三个学段全面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省份;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文化战略工程;儒学基础研究重大工程、有当代“四库全书”之称的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等取得重大成果;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成为国际性文明对话和学术交流的高端品牌;30家海外“尼山书屋”在欧美国家落地;“山东文化年”“孔子文化周”“孔子文化节”等活动在海外顺利举办,齐鲁文化国际影响日益广泛深远……

    美好乡村需要文明乡风,文明乡风需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滋养。山东实施孝诚爱仁“四德工程”,在村居、企业、学校建善行义举四德榜的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全省城乡建成基层“道德讲堂”5.6万多所,乡村(社区)儒学讲堂发展到9200多个,举办活动4万场次,参与群众500多万人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东“乡村儒学现象”;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已建成第一批56个乡村(社区)博物馆,让村民“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又有红色文化的精神感召,这为山东进一步倡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涂可国表示。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海右春已至,奋斗正当时。山东正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努力构筑崇德向善、活力迸发、繁荣多彩、文明和谐的道德文化高地。

    一张“四德”榜小村大变样

    □本报记者 吕光社 孟一 代玲玲

    “老少爷们儿,开春了,万象更新,咱村的四德榜今年也得换个评法。比如评‘孝星’,咱就把家里老爹老娘的被子晒到家门口比比,看谁家的被子干净……”趁着村民们还沉浸在2017年四德榜表彰的余兴中,曲阜市息陬镇北元瞳村里的大喇叭爆出新消息,“评先树优”的法子又换了。

    说“”,是因为在这个有着多年评先树优历史的村子里,评选方法几乎过几年就换一次。但北元瞳村党支部书记张佃壮说,不管怎么变,聚焦“”“”“”“”等优秀文化传统的做法从未变过。

    张佃壮特别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张佃壮兴奋地说,总书记强调的这些话,说出了俺们的心声。

    北元瞳村评先树优的内容,依据的就是孔子故里的文化积淀,锁定在孝老爱亲、邻里和谐等关键词上,再加上“孔子讲堂”多年来精耕基层的助力,好传统、好乡风,成为评选的标尺。

    这几年,评选架势越拉越足,争当好媳妇、好婆婆和文明家庭在北元瞳蔚然成风。乡亲们对评谁不评谁越来越在乎,街头巷尾“挑刺”的人多了起来。“凭啥他能评上先进?他家收拾的还没俺家干净哩!”“村里关起门来唱票,哪知道真假?

    村民越在乎,评选就要越严谨。从小组评选到集中投票,从村两委主评到村两委及家人全部回避评选……评选过程越来越公平、越来越透明。

    可北元瞳村并不满足于这一个榜单,张佃壮说,我们还要从这榜单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治村价值。

    凭借新上的100多个无公害蔬菜大棚发了家,北元瞳村村民很快过上了富裕日子。但村民的文明素质,却没赶上腰包鼓起的速度: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村里卫生难以维持等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2015年1月,北元瞳村的所有村民一家不落地迎来了一群举着摄像机的“不速之客”。由村民代表、村两委成员等组成的25人评议团,开始挨家挨户监督子女孝顺父母情况和检查卫生。自己住阳面房让老人住暗房、吃完饭不刷碗随意丢在桌上、鞋头子甩到窗台上等等,均被一一点名指出。这样的督导,每月都会进行一次。半年下来无动于衷的,年底取消评优资格。

    人都好面子,铁腕一出,多年来养成的坏习惯想不改也不行了。村民文明素质在潜移默化间缓缓提升,并表现为很多让村民们自己都难以言说的变化。

    早年为搞绿化,村里在大街小巷两旁种满了石榴树,石榴成熟时一棵树上就能结果上百斤,市场价每斤5块起步,可连淘气的小孩子都没人伸一下手;2017年,别的村开始铺设垃圾箱时,北元瞳村的垃圾箱全面拆除,一个不剩,村民自觉骑车出村到垃圾集中收治点倒垃圾,消除了卫生隐患……谈起这些变化,村民们说不清,却总喜欢说几句《论语》中关于孝老、诚信的典故,用村民林艳艳的话说,“家家门口都挂着自家的家风家训,人人都争当乡村明星,咱也不能差了!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焕发勃勃生机。这些年来,曲阜市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广泛开展“一村一名儒学讲师”“和为贵”调解室解决基层纠纷、四德榜创新评选等融合尝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张佃壮说,这一张四德榜,让我们村变了大模样!

红色基因为山东“走在前列”注入文化自信
    红色基因为山东“走在前列”注入文化自信 水母网
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发改委
这篇“大文章”,习近平这样擘画
  (习近平2018两会新语)这篇“大文章”,中国山东网
牢记总书记嘱托 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山东力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发改委
以“五个振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3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新闻报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