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系列专题(六)防控输入性传染病,我们应该了解什么?
春节临近,到省外或境外务工、经商和旅游人员大量返乡,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裂谷热等传染病存在输入风险。近年来我省报告的输入性传染病主要是疟疾和登革热,公众应了解上述传染病防控知识,加强自我防护。
一、疟疾
(一)疟疾是一种什么病?
疟疾,俗称“打摆子”,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当蚊子叮咬疟疾病人,病原体疟原虫进入蚊体并在其体内发育后,蚊子再次叮咬健康人时,将蚊体内的疟原虫传给健康人。这种病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很普遍,出国旅游和务工要警惕疟疾。
(二)得了疟疾,会有哪些症状?
首先会感到全身发冷,然后是发热,体温可超过40度,头和疼,几个小时后会大汗淋漓,出汗后体温也可恢复到正常,这样的症状隔1-2天后会再发一次。有些病人的症状不典型,只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像感冒的症状,往往容易被误诊。
(三)疟疾应该怎么治疗?
在国外,特别是在非洲,有发烧症状时,首先要想到可能得了疟疾,要尽早就医。回国后也不能大意,应尽快到当地医院或疾控中心进行疟原虫检查,要主动告诉医生曾去过非洲或其他疟疾流行地区,通过验血进一步确诊。
治疗疟疾有很好的药物,常用药物有氯喹和伯喹。只要及时就诊,按时服药,就能治好。但对于恶性疟,病情发展很快,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昏迷,甚至死亡。在非洲,90%以上的疟疾病人都是恶性疟。
(四)怎样预防疟疾?
预防疟疾关键是要做好防蚊、灭蚊。宿舍要挂好门帘、窗纱、晚上睡觉时放下蚊帐;可点蚊香、灭蚊片及艾蒿等。在傍晚时开始穿长袖衣裤,裸露部分涂敷驱避剂,睡觉时应注意避免身体紧贴蚊帐。
二、登革热
(一)登革热是一种什么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5~8天。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骼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二)登革热的流行特征是怎么的?
登革热是当今流行最广的蚊媒传染病之一,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省近些年每年均有登革热输入病例报告,主要为缅甸、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输入的病例。登革热是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人来传播的。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易感人群不分年龄、性别。前往疫区(国内为广东、云南、福建、台湾等,国外为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国)旅游的游客是感染登革热的高危人群。
(三)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措施有那些?
无论在登革热流行地区长期居住还是短期逗留,都有可能被携带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而患登革热。目前,除防蚊和灭蚊外,我国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如果您具备以下3个条件:一是发病前14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二是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三是出现上述登革热样症状。请立即考虑采取以下措施:立即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取得联系,进行有关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尽快确诊,避免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被蚊虫叮咬以防止进一步传播。
预防登革热健康提醒:一是做好个人防护,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房间内床上,尤其是婴儿床和婴儿车,要装置蚊帐或防蚊网;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二是避免在蚊媒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三是消灭蚊虫孳生场所:翻盆、倒罐、填堵竹洞、树洞,消除一切形式的小积水;四是在家中使用杀虫剂灭蚊时,要按照产品的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儿童接触;五是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三、寨卡病毒病
(一)何为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也称寨卡热(Zika fever),是由寨卡病毒(Zika virus)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病毒性疾病。该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分离出,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出。1968年在尼日利亚的人类标本中检测到寨卡病毒。
目前,寨卡病毒病主要流行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非洲、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等国家和地区。北美洲的美国、亚洲的新加坡等国家不仅存在输入性病例,且出现了本地感染病例的暴发疫情。我国目前有输入病例报道,有伊蚊分布的地区存在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
(二)寨卡病毒如何传播?
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被感染的伊蚊类蚊媒叮咬传播给人类。这些蚊媒与传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媒相同,一般在水桶、碗、花盆等积水中或附近产卵,在人类住所附近活动,主要在白天叮咬人类。当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被感染,后通过叮咬的方式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在非流行区,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有研究证明寨卡病毒可通过胎盘由母亲传染给胎儿。孕妇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传播给新生儿。寨卡病毒还可通过性传播或者通过输血传播。
(三)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有何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3~12天。临床症状包括轻微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头痛、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一般持续4~7天,为自限性疾病,需要住院的重症病例很少见。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该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即缓解疼痛、发热和其他临床症状。目前尚无疫苗。
(四)如何预防寨卡病毒感染?
目前,避免被伊蚊类蚊媒叮咬是预防寨卡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中美洲、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以及东南亚的柬埔寨、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等国是伊蚊类蚊媒分布较广。建议去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旅行的人员采取防蚊叮咬措施,建议孕妇尽量不要到寨卡病毒病疫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