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如何落地?除了国学课堂,山东还在这样做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山东以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传承创新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以德化人,用文化之光照亮心灵。
这几天,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编写的国学教材刚刚印出样书。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山东将在全省中小学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编了这些教材,就是为了让学生系统地去学,当然小学初中高中,不太一样,如何去教,我觉得你刚才说的系统地学,这个非常重要。”杨朝明说。
杨朝明至今记忆犹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孔子研究院,向大家明确表明,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总书记谈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表达一个明确的态度,就是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既要登峰又要落地,登峰就是把我们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所谓落地,就是把传统文化怎么推广到民间,推广到大众,走进我们国民的心里。”
传统文化落地,学校是主场。此前,杨朝明编纂的国学教材已在很多国学课堂试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曲阜国学院,暑期1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正在学习传统国学,餐前诵读感恩词,餐后餐盘干干净净。深圳学生黄首龙说:“以前就是偷偷倒掉,现在学习了感恩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就告诉我们吃饭应该节约,不能浪费。”
学生家长潘志霞说:“他从小懂得感恩之心,他长大了之后他就知道做事有分寸的,会尊重他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结合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研究和传播,以文化自知推动文化自信。
孔子研究院儒学会馆馆长李文文说:“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如果问你,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什么?我们在很多场合做过调研,非常遗憾,大家都给问愣了,所以我们觉得在做具体落地的事情太有意义了。”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干部是主导。为此,山东在济宁建设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并创新形成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四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杨朝明和出版社合作的《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系统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种最核心的传统美德,成为政德教育的好教材。
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副院长李敬学说:“当前我们的干部队伍,问题主要出在德性,出在党性修养的缺失上,这个反映在生活当中,那就是理想信念的缺失,这跟几十年来,我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不够,是有关系的。”
如今,每年都有2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在此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汲取为政之德。邹城市唐村镇党委书记高胜,在参加完政德教育后,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用活传统文化,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如今在唐村镇,每村都推选老党员、退休教师等德高望重的老人作为新乡贤,每家每户都总结悬挂家风家训,乡贤文化、家风文化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
山东省邹城市唐村镇党委书记高胜说:“乡贤文化如何进村入户,在引导群众传承家风家训的过程当中,干部和群众就找到了沟通的切入口,解决了话说到一起,心贴到一块的问题。”
这几年,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累计培训700多期,培训学员4万多人;这几年,山东精心打造世界儒学大会、尼山论坛、尼山书院、乡村儒学、乡村记忆工程等文化品牌,全省公共图书馆全部建成尼山书院,建成城乡儒学讲堂1万多个;这几年,山东在全省城乡建成“善行义举四德榜”9.5万余个、记录下3000多万件次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
编辑:孙岩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