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正能量助力现代文明建设

25.05.2015  19:26

  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规范,创造幸福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紧迫的课题,也是全民族参与的宏大的工程。在广泛吸收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的同时,重新认识、大力开发传统文化中丰厚的精神资源,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疑是一条现实的途径。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也是一个有着深厚传统的民族。在漫长的衍生、发展、传承过程中,沉淀下了深厚的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真善美的蕴藏,生发出了共通的价值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形成了一整套尊老爱幼、敬师爱生等良好的礼仪制度,延续下来源远流长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历史意识,还有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勤劳、节俭、自强不息和积极进取的特性,所重视的人的道德礼仪、持身立节、见义勇为的品格和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汲取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正致力于现代文明的建设。现代文明与传统是无法隔绝的。富有生机的传统,对于推进社会生活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运行、发展,是一束永不熄灭的薪火,是一种连绵不绝的动力。对于传统文化的盲目推崇,自然容易步入误区。对于传统文化包括传统道德的全盘否定,也必然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和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泛滥。历史已有沉痛的教训。

  有学者言,如果说传统的衰落是一个民族历史性的悲哀,那么,试图摆脱这一处于衰落中的传统,则会使一个民族造成人为的悲剧和灾难。此说不无道理。我们开辟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要考虑、研究、契合中斩国情。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情感信仰和风俗习惯,构成了中国国情一个方面的重要的内涵。在前进的行程中,我们可以改造它、充实它、转换它,但不可以忽略它。

  还当看到,今天的社会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大变革时期。体制的转换,社会的转型,构成了经济与社会大发展的新的契机。同时,也由此引发了诸多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日益突出,拜金主义蔓延,还有人际关系的淡漠、社会心理的失衡,这一切已引起社会深深的忧虑和强烈的关注。从大力弘扬传统美德方面着力,从基础建设抓起,重塑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行,至为重要。

  自然,传统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在这一思想道德资源的开发中,还需要筛选,需要扬弃。毋庸讳言,近年来在不少地方,封建腐朽文化的幽灵正以“传统文化”为幌子公然复活,算命占卜,测字相面,观看风水,装神弄鬼,沉渣泛起。更有甚者,这里还有“发展市场经济”的精心包装。发展族游业,需要挖掘文化资源;吸引外资,需要创造投资环境;经济唱戏,离不了文化搭台。于是,泥沙俱下,污七八糟的封建垃圾都派上了用场。这与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要求根本不是一回事。传统,不应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沉重的包袱,而应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未来、创造新的文明的一笔精神的财富、一个现实的起点。当然,开发传统精神资源,服务于现代文明建设,不能自我封闭。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光辉灿烂的文化,应该互相借鉴,互相包容。而且,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也是在兼容并蓄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但是,这种借鉴、包容不应是对民族传统的妄自菲薄、简单否定,更不应是全盘西化和殖民文化的复活、张扬。不久前,欧盟和加拿大面对美国文化产品咄咄逼人的输出势头,接连宣布对美国好莱坞影视制品、“乡村音乐电视台”实施抵制和限制。这种冲突已经超出了单纯贸易的范围。加拿大有关人士说得很透彻:我们不光是出于保护某种工业的需要,而且也是为了捍卫一种民族传统。我们更多地把它看着是一个涉及到我们的特性、价值和差异的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一解说不无启示。

  传统文化道德是宝贵的资源,需要开发、更需要提炼、改造和拓新。我们应从简单地排斥、简单的回归这两极化思维中走出来,站在改革开放这一个新的时代的高度,立足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点,给传统以正确的“定位”,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正能量,而又吸收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如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有坚实雄厚的根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方有源源不绝的活力。(何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