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视域下的城市发展” 第六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胜利召开
10月21至23日,以五大发展理念与城市发展为主题的“伦理视域下的城市发展”第六届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伦理学会、北京伦理学会主办,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为支持单位。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人民日报》《哲学动态》《理论视野》等报刊杂志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崔新建教授、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爱林教授、中国伦理学常务副秘书长王海滨研究员、北京伦理学会会长葛晨虹教授到会致辞。会议由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高春花教授主持。
会议现场
王海滨研究员指出,作为一门实践哲学,伦理学应该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葛晨虹教授认为,城市是人类文明样态的集聚体,水泥森林、大城市病、人际疏离等状态,根源之一是忽视了对城市发展内涵的“合目的性”把握。崔新建主任在致辞中说,城市是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城市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与民族复兴的关键内容。无论是城市群建设还是城市区域化发展,其核心是人的发展,是人的核心价值、伦理道德、精神状态的发展。此外,北京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李建平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汪民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强乃社研究员、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Fabian Weiser、上海社会科学院陈忠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小科教授分别作了主旨演讲。
大会还以城市发展思潮与价值观变迁、五大发展理念与现代城市治理、发展哲学与现代城市转型为主题进行分组讨论。我院(会)城市发展研究所赫曦滢副研究员在会上作了题目为《马克思主义城市研究的“范式”与解释学重构》的主题报告。报告分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城市研究中的人文主义和结构主义的代表性观点。指出马克思主义城市研究的“范式”不是静态的概念罗列与阐释,而是一种现实生活的指引;在解释学方面也表现出由从传统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研究转变为对本体论的关切,人文主义和结构主义都强调城市世界之呈现是基于对空间中社会关系的把握,基于对资本、劳动力和国家权力的分析,需要将客观存在放置于总体性的分析框架下。同时,呼吁在城市研究中要克服马克思主义主客二分法的局限,重新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城市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