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专家解读中国经济新境界

07.02.2018  05:40



  在中新社国是论坛——2017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多位专家就2017年经济数据进行了解读。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2017是中国经济出现根本性转变的一年。

  首先,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超过82万亿元,是中国经济出现根本性转变的一年,下行趋势得到根本遏制。

  其次,2017年进出口贸易增长14.2%,实现两位数增长,扭转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局面。

  再次,2017年在就业方面取得的成绩是前所未有,不但在数量上达到历史最好,而且调查失业率降到五年来的最低点,这是很难得的。

  最后,2017年PPI同比上涨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的下降态势。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果,为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金碚金碚:

  长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指标历来受到极大关注,但是现在增长数据是不是第一重要?这个问题要回答就不太简单了。

  中共十九大后,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从政策的意向或者政策优先顺序排列上面看,虽然它很重要,但未必是第一重要了。

  现在尽管大家还很关注这个指标,但是关注点已经转向质量,关注经济增长率已经从单一的指标,逐渐回归到综合性的指标。

  2017年中国经济是稳中向好。“”不在于它的经济增长率,而在于它变化的趋势,向着提高质的方面在变化,趋势是合意的。

  所以,我判断2018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态势是能够保持的,但从质的角度来考虑有一些风险因素还是存在的。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

  谈到“人民币怎么走”,谭雅玲用了人民币“取向”这个词。她认为,第一个角度应该看外贸。最基准的应该以外贸为准,或者以实体为主,这个才有说服力。

  第二个角度看市场,因为市场包括制度、份额。应该盯住一篮子货币,而不能只看美元。无论从国际结算的角度、从贸易的角度、从国际货币功能的角度、从交易的角度都有配置。

  第三个角度,观察人民币的趋势性。一是按规律走,有涨有跌,有上有下;二要讲的是上下搭配。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

  外贸方面,2017年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年进出口总额超过2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中国外贸竞争力的提升有很大关联。

  2017年外贸回暖是全球性现象。除了中国实现两位数增长,美国、欧洲和日本也都不错。并且考虑到2015年和2016年的外贸下行基数,2017年实际上有恢复性增长成分,如果把连续三年平均起来,增长速度也不是很高。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空间很大。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庞大,很多国家发展水平低,贸易空间巨大;其次,中国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品牌,将来在全球市场中也有很大的空间;第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将构筑面向全球自贸区的网络,助力外贸总量提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

  能取得这样可喜的成绩,说明中国结构性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7年中国能亮出一份良好的“成绩单”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2016年中国官方出台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效果在2017年开始显现;二是2017年中国官方对金融、市场以及地方债等加强监管加强;三是2017年国际经济环境整体也比较好,美国和欧洲都进入整体复苏的阶段,营造了一个宽松环境。

  消费将是2018年或者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亮点。

  中国目前进行结构性改革非常需要消费升级的支撑,中国经济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过程中,短期经济增速会受重压,而消费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端。

  但是,要让消费要成为亮点目前还存在着几个难点:

  第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2016年初,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的中位数增长首次低于人均收入增速,实际就是收入差距扩大,影响了消费进一步增长。

  第二,政策推动必须要有序、有节。比如,现金贷、小额贷、校园贷其实是在推动消费升级的政策下繁荣起来的。

  第三,服务质量仍有待提升。经济发展要向高质量转变,消费升级是重要的一点,促进消费升级,就要提高服务质量。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

  在环保限产、房地产调控、金融去杠杆和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多管齐下的政策环境下,2017年中国经济展现出较强的抗压能力,增长韧性超出预期。

  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2017年可概括为:投资增长放缓,消费表现平稳,出口明显回升。从贡献率的角度,2017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低于2016年的64.6%和4.3个百分点,继续发挥其基础性作用;投资贡献率为32.1%,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低于2016年的42.2%和2.8个百分点;外需贡献转负为正,净出口贡献率9.1%,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高于2016年的-6.8%和-0.5个百分点。可见,外需改善拉动出口回升是2017年GDP增速反弹的主要原因。

  2018年全球经济仍将保持较高景气,继续利好中国经济增长。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环境总体偏紧,短期内将给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下行压力;但伴随供给侧改革红利加速释放,新动能持续增强,中国经济还将继续稳定运行在中高速增长区间,预计GDP增速将小幅放缓至6.6%。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值此新时代的开局之际,中国经济的新韧性正在凸显。从单季表现看,四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维持于6.8%,增长底线依然稳固。从全年表现看,2017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速反弹至6.9%,超出2016年末市场预期。

  综合来看,2017年上半年的超预期反弹,不仅激活了中长期投资和消费偏好,更巩固了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定力,带动内生增长的超预期筑底。得益于此,中国经济已具备坚实的增长新韧性,稳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我们认为,不同以往,这一新韧性并非依赖需求侧刺激的政策托底,而是源于供给侧改革的红利释放。凭借新韧性,新时代的宏观政策搭配有望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新空间。有鉴于此,我们预测,2018年中国经济将稳步实现长周期筑底,年度增速有望维持于6.9%。得益于平稳的筑底进程,消费升级、智能制造和民生保障有望率先发力、渐成合力,构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恒丰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蔡浩: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全年网上零售额较上年大幅上升6个百分点,但主要由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近50%的同比增速所拉动。王者荣耀等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的兴起虽然大幅带动了网络虚拟商品的消费,但其对生活和实物消费方面的影响同样突出,其所带来的挤出效应或影响了全年社零增速的回落。

  展望2018年,中国经济有压力也有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将继续影响工业生产,工业企业利润率的改善将有助于供给侧深化改革的推进;发达经济体屡超预期的强劲增长将持续利好中国出口,从而对全年增长形成支撑;国内去杠杆所带来的紧缩效应,会对内需和CPI形成一定抑制,而这也将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趋缓的动因,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产生影响;房地产下行周期已经确立,但长租房等新模式的兴起或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滑产生对冲;而消费升级或能持续创造出新的消费热点,消费仍将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

  2017年居民贷、校园贷等消费贷的兴起对消费产生了较大刺激,“通过加杠杆实现的消费升级不可持续,关键还是要提高居民收入。”他预计,新能源汽车等政府大力支持的产品、借助电商渠道的新兴品类,将成为未来一年中国消费升级的亮点。

  星石投资首席策略师刘可:

  2017年中国GDP全年实现6.9%的增速,这超出部分市场人士预期,但重点不在这里,更应该关注的是,此次数据公布再次凿实了中国经济质量的改善。从2017年各项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已经从高增速转向了高质量。

  第一,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17.0%和8.6%,分别加快2.8和4.2个百分点;第二,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增速比上年加快6.0个百分点。第三,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2.1%,占出口总额的58.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展望2018年的宏观经济,经济总量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在低库存、租赁市场的开发以及棚盖货币化的持续推进等支撑下,房地产投资下滑幅度有限;在工业企业利润的带动下,制造业投资有望回升;在外围复苏的提振下,出口有望继续向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持续提升。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

  服务业和出口带动GDP增长超预期。2017年四季度GDP增长6.8%,全年增长6.9%。从三次产业来看,四季度服务业增长8.3%,较三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一产增长4.4%,较三季度回升0.5个百分点。但二产增长5.7%,较三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此外,2017年工业生产小幅回升;制造业投资大幅改善;地产销售改善,投资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回落。

  我们预计2018年基建投资承压,但消费有望保持平稳、外需继续向好,GDP仍有望实现6.7%的增长,有小幅回落。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

  2017年中国经济表现的确是超预期的,这种超预期主要是有多种因素,尤其是房地产投资的持续强增长和基础建设的加码,都是取得超预期增长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

  今年和未来几年,市场上有一个共识,包括我们也都认为房地产投资会有一个温和降温。在基础建设投资方面,尽管我们有基础建设投资的空间,但是去杠杆仍在推进,尤其是对地方债务的强监管,都会导致短期内的基础建设投资放缓,所以说2018年的经济仍然有下行的压力。

  至于说面临着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能不能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的总目标,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民营企业为主的制造业中下游的产业已经出现的升级和创新的好苗头转化成一个好的可持续。

  这将将是决定中国经济能不能维持强劲的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一再强调中国的政策,应该是主要从如何去促进这种制造业在中下游的继续升级和创新的支持,所以从这个作为出发点,不能仅仅只去着眼于为国企去杠杆。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颜色:

  整体上,2017年全年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实现了2009年以来全年经济增速首次回升,L型增长的底部再次得到确认,在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道路中迈出了坚定一步。今年经济稳健增长势头仍会延续,维持6.5%以上增速无忧。

  防范金融风险是今年经济政策重中之重,金融监管将进一步趋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资管新规会谨慎充分酝酿推出,相关细则也将缓慢逐步落实,但预计对部分机构和个人仍会加大金融反腐和金融监管力度,适当允许部分金融机构破产。央行将继续稳健货币和宏观审慎双峰监管,我们预测央行为应对其他央行加息,将调高政策利率20个基点,同时为了维持流动性,很可能会定向或普适降准1个百分点。

  投资有望适度恢复。中央将严格执行50号文和87号文,严查地方政府违规举债和担保,这将对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较大下行压力。但是,在城镇化带来的实际住房需求上升和补库存等有利因素作用下,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投资可能将加快。去年民间投资增长有所复苏,预计今年仍会适度反弹。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将继续释放需求红利,预计今年消费仍将平稳增长。欧美复苏趋势有望延续,但特朗普贸易保护政策、人民币汇率波动等不确定因素仍较多,预计出口将继续支撑经济增长,但作用将弱于去年。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

  综合来看,12月份消费有所下滑,投资相对平稳,出口有所改善。我国第四季度GDP增长6.8%,全年GDP增速6.9%,实现了七年来的首次提速。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加速,国外需求也将有所增加,利好国内出口。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随着消费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消费领域将有加更突出的表现。随着国内经济向高质量转型,经济韧性将显著增强,2018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向好、稳中有进。

  中金董事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

  2017年增长是中国增长进入持续下行周期后第一个增长加速的年度,意味着2016年就是拐点,2017年进一步“峰回路转”。2016年下半年我们观察到一些迹象,年底展望2017年时在一片悲观中我们认为中国2017年将“峰回路转”,其中最关键的证据就是中国公司的资本开支周期在那时已经见底。

  目前来看,尽管依然充满争议,但我们认为中国增长已经进入新的阶段,2017年的GDP数据就是确证之一,另外还有关于中国的新老结构转换、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等更多证据,表明中国目前中国增长已经进入新阶段,背后是新的结构、新的逻辑、新的动能。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