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召开参加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结会暨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工作会议
1月14 日,山东省参加第十届全国民运会山东代表团总结会暨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工作会议在济南市召开。会议对山东代表团参加全国第十届民运会情况进行了总结奖励,并围绕更好发挥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作用,推进全省民族体育深入开展进行安排部署。省民委副主任马辉、省体育局副局长徐大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通报了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山东代表团获奖情况,宣读了省民委、省体育局《关于命名山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通知》,部分市民宗局、部分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负责同志围绕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情况、下届全国、全省民运会项目筹备情况作了交流发言。省体育局副局长徐大义就做好新周期民族体育竞赛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马辉副主任总结回顾了山东省备战和参加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他强调,民族体育工作是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全省民族体育活动,对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全省民族体育工作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顺势而为,大力推进群众性民族体育活动开展,不断提高民族体育竞技水平,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全省各级民宗部门要以增强人民体质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民族学校(班)、民族村(社区)等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推进民族体育进课堂,加快民族体育基地建设和民族体育项目推广。要着眼于满足各族群众多样化体育运动需求,加快构建覆盖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改善各族群众健身娱乐的设施和条件,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体育服务。要按照“巩固优势项目、强化薄弱项目、拓展新兴项目”的思路,继续推动全省民族竞技体育加快发展,要着眼于当地实际和优势项目,培养选拔一批有竞争力、群众基础较好的项目,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抓紧抓好。要充分发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编排一批具有相当观赏性、娱乐性的民族体育表演项目,以满足各民族群众日常健身娱乐需要,为民族体育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要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作用,切实加强对训练基地的监督管理、协调指导,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体育、挖掘创新项目出发,把少数民族群众的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结合起来,让训练基地成为集聚民族体育人才、提升民族体育水平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马辉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和改进对民族体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对民族体育事业的支持和投入,主动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推动全省民族体育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发挥好各地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或协调机构的作用,努力推进资金、政策等要素向民族体育事业投入,结合当前省民族社会事业发展资金审批权限下放,推进专项资金适当向民族体育倾斜。要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各市在发展好群众民族体育运动的同时,集中突破1—2项在全省有一定竞争力、有较多民族体育后备人才的项目。鼓励通过建立民族体育协会、委托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等,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民族竞技体育发展道路。各训练基地要结合下届民运会,提早谋划好拟开展的民族体育项目,要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好参加下届全省、全国民运会项目和运动员,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要大力培养民族体育项目运动员和后备人才,努力打造一支作风硬、能吃苦、能经得起大赛考验的运动员队伍。要加强教练员、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与体育主管部门、专业体育机构的沟通协调,让更多好项目和优秀运动员参加全国(全省)民族运动会,为他们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省民委、省体育局有关处室同志,各市民宗局有关同志、山东省参加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奖项目负责同志和山东省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负责同志,共计5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