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星光,为我引航
新华网北京5月3日电(记者荣启涵、肖正强)离开繁华都市,他们选择成为1名支教老师,在偏远的乡间学堂,为当地带去思想的冲击和改变的力量。
来山里,做你们的水手
甘肃会宁县杨崖集乡罐峡小学,见到史墨的时候,他正坐在学校石砌的乒乓球台上,看着学生在操场上跳长绳。
26岁的史墨毕业于上海大学计算机专业。来支教前,他是1名新东方的数学老师,言语中透着独特的幽默感。
因为取水不便,史墨改掉了以前每天洗两次澡的习惯。学校还没接通网络,为了下载教学资料和音视频,他每一两周会去一趟城里。“先用45分钟从山路走到公路,再用1小时走到青江驿才能坐上车。”他指了指窗台上新刷的回力鞋,说自己1年已经穿破了两双。
2014年12月,正是西北寒冬,因为史墨设计操办的一场“圣诞联欢会”,让整个小学沸腾了。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他提前1个月组织排练,鼓励学生要敢于展现自己。从网上购置彩灯、圣诞树,全校老师动手设计出一个别样的教室舞台……
演出那天,学生的家长都来了。“从没想过我娃能跳得这么好。”史墨说,那以后家长不再阻止他教孩子课本外的知识了。
“你有什么样的理想?”
“我一直想做个水手,估计没机会了。不过,我可以做他们的水手。”
会宁缺水。但是,水手扬帆破浪,梦想一样起航。
在高原,播种春天
海拔近4千米的康定县贡嘎山乡玉龙西村信号不稳定,无数次电话之后,记者终于联系上了杜爱虎,他已在这里支教4年。
杜爱虎2009年本科毕业后曾在这里短期支教。2010年,他从成都骑行到拉萨旅游途中,又一次见到了孩子们。他发现,师资依然匮乏,部分志愿者中途退出……再看看学生们,对自己去年教过的东西已经生疏。他当即决定放弃旅行,又教了1个月。
毕业前,从小到大都是乖孩子的杜爱虎意识到,不能再按照他人的设想去规划自己的人生。2011年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顶着家人反对的压力,他毅然选择回到自己曾两度支教过的高原山村。
“为何要放弃在城市找工作的机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是放弃。”
在他到来前,玉龙西村小学只有1名老师,如今已经发展到7名教师,其中5名是支教志愿者。结合自己4年的体会,杜爱虎说,年轻的志愿者有激情,但容易来得快去得也快,要用心去感受乡村教育,让自己沉下来。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毕业于青海湟中县第一中学的毛雯芝,今年夏天又要回到母校。
这一次,她将以清华大学第17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身份,从课桌走向讲台。自1998年起,清华大学已经有16批240名支教志愿者前往西部地区担任1年期的教学。
作为受益者和传承者之一,毛雯芝说:“我去了又回,希望做一份回馈和传递,让更多家乡的孩子也看看外面的世界。”除了教知识以外,支教老师年轻、眼界开阔,更能理解学生的想法,他们能给乡村学生更多精神上的帮助。
在支教时,读懂中国乡村和教育。许多支教的志愿者都会提到“改变”这个词。他们试图带来改变,用自己的所知所感,让学生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也同时改变着自己,在选择的责任和书香里,让躁动的青春沉静下来。
在史墨书桌上,摊着一幅未完成的数字油画,是梵高的《星空》。史墨说,他常常晚上坐在窗前,看着山里明亮的星空,画着“星空”。
也许,支教老师原本就是星光。即使无法照亮整个夜空,也能以独特的力量指引孩子们前行。
原标题【 你是星光,为我引航——"五四"青年节前访支教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