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才能提升执法效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立法机关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关键问题。
而与立法相比,执法状况却不容乐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法制建设的焦点问题已从立法转向执法。认识法律、熟悉法律、掌握法律很重要,因为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基础,是我们每一位执法者必备的业务素质。因此,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有利于提升行政执法效力。
结合当前行政执法实际,笔者认为,行政执法人员应该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一、公正执法的理念
行政执法人员要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做到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
执法为民就是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法律主体地位,坚持把人作为执法工作的最高价值取向,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切实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公正执法就是要在执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公正的原则,体现公正的精神。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不应当藏有私心,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不同区域、不同所有制当事人,应当平等对待,不能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必须符合法律目的,体现公平、正义,不受当事人职务、关系的干扰;面对情节相近、危害相当的违法行为,在处罚时要做到一视同仁。
所谓严格执法,就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执法必须严格。要忠实于法律,正确理解法律精神,准确适用法律条文,不折不扣,一丝不茍地执行法律,坚决纠正执法中脱离法律原则,违背法律精神的偏激偏私、“变通”执法、“灵活”执法、规避法律等行为。
执法必须严肃。要对国家、对人民、对法律高度负责,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不得滥用权力,坚持有罪必罚。一个执法者都应当具有:一身正气,冲破“人情关”;两袖清风,冲破“金钱关”;无私无畏,冲破“权势关”的职业道德。
执法必须严明。要旗帜鲜明地维护法律的最高权威,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查办案件中,既要坚决,又要慎重,在准确无误地打击犯罪的同时,必须明确坚定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执法必须严密。在执法中要通盘考虑,计划周密,部署周到,方法细致,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文明执法,是指执法人员以人为本,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办理各种案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因为文明是一种和谐,执法是一种对立。文明执法是社会文明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执法讲文明,要求有理在先,态度和蔼,举止端庄,教育疏导,以理服人。
为此,行政执法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端正服务思想,明确职责义务。执法人员把工作做深做细,处处为群众着想,时时为群众负责,使执法部门与执法对象逐步由对立关系变成合作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执法。执法人员应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与广大群众的利益相联系,与市情民意相结合,在态度上热情温和,在语言上规范准确,在行动上合法得当,不能在执法中有违法和粗暴野蛮行为,切实做到热情服务,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实现在文明中执法、在执法中文明的崇高境界。
规范法律程序,克服态度蛮横。在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时,多运用宣传教育的方式,不要蛮横指责。做到文明用语在先,指明违法事实在先,在工作上充满感情,在环节上规范清晰,使违法者心悦诚服。
二、遵循程序的理念
行政执法程序,是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在实施法律必须遵循的步骤、方法、期限,可以采取的手段、措施以及应用范围和对象的总称。
行政执法人员必须遵守这些程序制度,它主要包括:亮证执法制度、时效制度、登记制度、告知制度、回避制度、集体决定制度等。《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相对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法律的程序对法律的公正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至于有的法律干脆以条文形式将这一重要法律精神表达出来。《行政处罚法》第三条就有以下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这一规定体现了这样的法律精神:行政机关职权活动,都必须有法律上的直接依据,否则即构成违法。同时,即使有法律上明确规定的依据,也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行使,否则同样构成违法,行政执法机关要充分认识到程序的价值,摆脱把程序单纯地视为保证实体法正确实施的工具的概念,在执法活动中将程序置于优先地位,以严格的程序规范实体内容。
总之,行政执法是一个关系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密切贴近社会生活实际的复杂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大的方面讲就是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缺一不可。
作者单位:山东省商河县环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