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依法治国背景下国家审计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21.04.2015  10:57

茌平县审计局  王洪军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标志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特色的法治国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决定》首次将审计监督和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并列,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明确提出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作出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论断,提出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会议上指出,所有公共资金一律接受审计,牢牢守住资金安全的“底线”和防腐败的“红线”。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文件,要求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综上所述,是当前依法治国战略背景下对国家审计工作的历史新要求,同时也是对如何做好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新课题,是审计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新的时代背景下审计工作存在的风险

《吕氏春秋・察今》说:“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每个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实现伟大梦想的变革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为了保证实现这个目标,党和国家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规范、约束各种行为。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出台了以“八项规定” 为代表的一系列规定、规章和制度,其目的就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从而全面提升中国国力和形象,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审计也应该助力时代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样,时代的变迁,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越来越多。

1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要求,因为对形势认识不清、把握不准等原因而造成审计风险。 当前社会经济正在转型升级,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但人们的思维定势仍处于过渡期,有可能因为未能及时转变思想观念适应形势发展而造成审计风险。我国社会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现已转入求质增效、转型升级的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审计工作肩负着维护社会经济发展、防范经济运行风险的重要使命,因此,对落实党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也成为了审计工作的重要而全新的任务,这是以往的审计工作从未涉及的领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审计人员有可能因为对当前面临的形势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而导致审计工作的方向有失偏颇。同时也可能存在对有关文件精神领会不准确,对有关要求不能全面理解或执行不到位而不能保证审计质量,从而造成审计风险。

2 、因未能严格依法行政、严守审计纪律而造成审计风险。 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反腐倡廉、打虎拍蝇保持高压态势已成为廉政建设的新常态。严肃责任追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已成为廉政工作的重点。各级纪委的巡视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审计工作是否能够经得起检验的问题已然摆在了审计人的面前。虽然审计法明确规定了审计工作的独立属性,但因为审计部门是双重领导体制,因此,实际工作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的影响。有时候,甚至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会成为出具违背审计人员意愿的审计结论的借口而造成独立性不强。而以往审计人员对依法行政认识不足,要求不严,未能很好地守纪律、讲规矩,对有些事项的处理可能游走于法律、法规的边缘,从而造成尺度较宽的问题。因此,审计人员有可能因为未能很好地遵守法律法规或者严守审计纪律而造成审计风险。

3 、因审计资源短缺或审计技术手段落后而造成审计风险。 审计工作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但审计资源,包括具有专业技术的审计人员、信息化审计模式、审计手段受限等因素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审计风险。纵观当前审计队伍建设和审计资源的保障程度,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审计机关的层级越高,资源相对有保障,越是基层越不好保障。无论是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还是国家审计的内部管理水平以及审计技术方法等,由于当前体制的原因,都较上级审计机关存在差距。而审计观念和水平不能和时代发展相适应,被审计对象的业务和隐瞒技术越来越复杂和深入,也会造成现有的审计手段不能查深查透,因此,会形成审计风险。

针对当前面临的风险需要采取的措施

战国策·楚策》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应对措施都是因境而生,面对当前形势,国家审计的应对措施也应该应势而出,着手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1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引领审计人员正确认识当前形势,顺势而为,更好地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无论何种工作,人都是决定性的因素,无论何种境况下,人的思想始终引领行动。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首要的就是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当前形势的深刻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政府和民众对审计的要求日益增长,审计任务不断增多,审计对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审计难度和风险有攀升的趋势。这无疑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人员在承担的任务日益繁重的同时,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知识,还要掌握社会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管理、信息技术、法律等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不仅是保障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对进入审计机关的人员严格把关,以确保全体专业人员达到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二是建立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针对审计工作需要,系统的、有计划的组织高层次业务培训,不断更新与审计相关的各种知识,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三是提高审计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和道德素质。道德要求与法律规范是相辅相成的,再完善的控制措施也不能防止审计人员有意作弊。因此,通过培养审计人员的敬业精神,加强其遵纪守法和道德自律意识,已是各国审计界的共识。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才,审计队伍才能够紧跟形势的发展,适应社会各界的需求,更好地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 、建立合理的审计管理体制,提升审计能力,更好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加强审计建设的目标。提出这种说法的背景就是源于我们国家审计机关现有的“双重领导”,即行政型管理模式。《审计法》第八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这种管理模式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但也使审计的独立性成为一句空话。党和国家正是认识到了这种缺陷,因此就应尽可能或者尽快的解决这种不良环境因素,把审计机关尽快从这种不利的管理体制中解脱出来。在比较国外审计体制为立法型、司法型制度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可将审计机关由当地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改为由上级垂直管理,使审计机关从人、财、物到法律形式上均保持其真正的独立。以消除审计执法受当地党政领导行政干预的不利影响,这是客观公正地披露和报告审计结果、规避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

3 、提升审计机关管理水平,加强外部监督制约机制,锻造一支守纪律、讲规矩,能打硬仗的审计铁军。 审计机关除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内部约束机制外,还要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其管理水平,以达到减少和规避审计风险的目的。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制度落实和责任追究力度,人人有风险观念,人人有自律意识。二是提高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和水平。严格程序,关键节点控制,在项目的立项、通知、进点、调查了解、制定实施方案、现场审计实施、汇总情况、审定小组报告、征求意见、复核审理、开审计业务会、审定报告等环节,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审计人员能够遵循相应的规定进行操作,实现模式化管理,确保审计规范性。三是实行审计结果公开,建立审计风险的外部监控机制。审计结果公开无疑会加大审计风险,但同时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因为可以极大提升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始终绷紧防范审计风险的神经。可以让社会了解审计内容的同时,反映审计未关注的方面和角度,防止审计工作的片面化。可以通过舆论监督减少行政权力对审计工作的干预,审计意愿能够得到更好地表达。因此,让审计队伍始终处于锻造的炼火之中,随时能够迸发出闪耀的光芒,随时具备打硬仗的能力,是这一代审计人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