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记:用笔墨光影书写光荣与梦想

08.11.2014  18:04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题:用笔墨光影书写光荣与梦想——第24届中国新闻奖和第13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侧记

  新华社记者周玮、姜潇

  11月7日,第24届中国新闻奖和第13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在京举行。高国全 摄

  11月7日,在京举行的第24届中国新闻奖和第13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上,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者、20位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以及从事新闻采编工作30年以上的资深新闻工作者代表上台接受褒奖与祝贺。在第15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全国逾百万新闻从业者共享荣光。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任务,中国的新闻人秉持清醒的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吹响改革新征程的进军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恪守职业道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推动者、引领者。

   担当:汇聚改革共识凝聚发展力量

  一批批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改革总体部署全面展开,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作为时代的记录者和瞭望者,新闻人拿起笔、镜头、话筒并运用各种新媒体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持续深入地宣传改革部署,推动改革精神入耳、入脑、入心,进一步汇聚改革共识、凝聚发展力量。

  新闻工龄32年的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主任皮树义策划“春天中国”系列报道及“全面深化改革五篇述评”,分析改革难题、展望改革前景,网上跟帖几十万。法制日报社浙江记者站站长陈东升以《法治中国看浙江》等报道,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记者也是战士。为履行职责而身陷危难时,新闻人的职业精神中升腾起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从海拔5200米雪山险境,到冰冷的松花江畔百里抗洪;从挺进小汤山报道抗击SARS病毒,到徒步深入汶川地震核心地带,有新闻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中新社摄影部高级记者贾国荣两次奔赴汶川地震灾区,用镜头记录感动人间的无疆大爱;从业41年的解放军报社画报部主任记者李靖,冒着炮火穿越南疆战场“百米生死线”、墨脱采访徒步500公里……

   创新:努力推动媒体融合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媒体融合发展的工作理念、实现路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了我们党主动适应媒体发展趋势和应对时代挑战的高度自觉。

  “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新闻人更要在探索创新转型之路上勇敢前行,努力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截至10月底,以“新华社发布”为龙头的“党政企客户端”已全面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覆盖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县级行政单位。

  烟台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胶东在线网站总编辑邓兆安继创办《网上民声》栏目首开中国网络问政先河后,连续策划推出《爱心无限》《网上问法》等栏目,形成互联网界独树一帜的系列品牌。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梁建增推动“央视新闻”微博、微信和独立客户端出炉,并全力打造媒体新样态。

  在第24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中国经济网网络评论《限制“公款消费”本质是制约权力寻租》获特别奖。这是2012年中国新闻奖设立网络特别奖以来,网络作品首次获评该奖项。在本届中国新闻奖中,共有17件网络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本色:将核心价值观更深更广传播于社会与人心

  新闻人牢记,以核心价值观彰显的理想信念、人文情怀为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反映社会的基点,将核心价值观更深更广地传播于社会与人心,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秉承“脚板底下出新闻”这一理念,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向泽映30年如一日紧接地气,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长期自觉和坚守,记录了一方热土翻天覆地的农村改革历程,发表了上百万字的实录体报道,他的“行走新闻”浸润着泥土的芳香。

  “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进行采访,我们的作品才能拨动观众心弦。”宁波广播电视集团高级记者周洋文为了群众利益,从不妥协。对于群众深恶痛绝的假、丑、恶现象,她敢于碰硬,勇于揭露;注意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坚持深入调查,用事实说话,力求做到客观公正。为此,她全然不顾有时遭遇的责难、谩骂甚至威胁。

  “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新闻前辈范长江的话,激励每一个新闻人昂首阔步投身大时代、讴歌大时代。 

  原标题【 侧记:用笔墨光影书写光荣与梦想